9月5日,騰訊新聞“博物館療愈計劃”第二站來到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攜手考古文博專家與心理學專家,解讀徽商精神、徽州藝術(shù)、徽州建筑,以歷史智慧撫慰現(xiàn)代心靈。與此同時,2025年久久公益節(jié) “數(shù)字文物全民守護行動”也走進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以“科技+文物+公益”的創(chuàng)新模式,推動文物保護數(shù)字化進程,匯聚全民力量參與文物保護。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座落在黃山腳下,新安江畔,是以徽州文化為核心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徽州,古稱新安,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具有獨特地域文明的文化共同體。該博物館館藏極為豐富,擁有陶瓷、硯臺、徽墨、書畫、徽州三雕、青銅器、玉器、雜項、古籍圖書、徽州文書等各類文物近10萬件(套),其中一級文物34件(套),二級文物139件(套),三級文物3913件(套)。
此外,館藏中還有近50000冊古籍和近30000份契約文書,尤以歙硯、徽墨、新安書畫、徽州文獻為特色藏品。館藏的宋代“文府墨”是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徽墨實物,尤為珍貴;而數(shù)量龐大的徽州文書,更是研究“徽學”——這門與藏學、敦煌學并稱為中國三大地方顯學的國際性學問——不可或缺的核心資料。
騰訊新聞“博物館療愈計劃”負責人王姝蘄表示,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是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一站,徽商作為“儒商”的典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經(jīng)濟與文化深度互動融合的重要樣本,徽州獨特的地域文化塑造了“商賈文人”這個獨特的群體,館藏文物中透露的徽商經(jīng)營智慧與精神世界——無論是“徽駱駝”的小微韌性生存術(shù),還是融儒于商、物我兼修的生命境界,都可為當時當下的現(xiàn)代人提供一種紓解物質(zhì)焦慮、安頓心靈的精神資源。
徽墨歙硯:揮毫潑墨的正念療法
在中國文房的至臻境界中,徽墨與歙硯,猶如一對孿生靈魂,相依相生,共同譜寫著東方書寫的千年浪漫。它們不僅是書畫創(chuàng)作的實用工具,更是融合繪畫、書法、雕刻與匠心哲學的綜合藝術(shù)品,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精神與美學追求。
據(jù)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館長姚昱波介紹,館藏文物“文府墨”為現(xiàn)存最早徽墨實物,出土時浸泡在水中卻完好無損,可見其制作工藝之精妙。作為中國工藝美術(shù)中最為靈動的門類,徽墨制作是極富個性的,從原料、配方到輔材的添加,任何環(huán)節(jié)一個細微的變化,都會直接影響成墨的品質(zhì),甚至導致制墨的成敗?;漳谱鞔笾路譃樵现苽?、和制定型、裝幀研試三大步驟,尤以“和制”為核心——匠人需將桐油煙、麝香、冰片等十余種原料以秘方配比,經(jīng)篩煙、熔膠、用藥、拌料、蒸劑、杵搗等六重工序,反復捶打上萬次,方得一塊“拈來輕、磨來清、嗅來磬、堅如玉、紋如犀、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墨錠。而墨模的雕刻,更匯聚了丁云鵬、鄭重等畫壇圣手與虬村黃氏刻工家族的非凡技藝,使墨錠本身成為集詩書畫印于一身的藝術(shù)珍品,如鄭振鐸所說步入“中國版畫史上光芒萬丈的時代”。
黃山市美術(shù)館副館長洪波現(xiàn)場研墨揮毫,并分享道:寫字之前,研墨是一個進入狀態(tài)的重要過程。古人借研墨以靜心,實為書寫之前安定情緒的前奏。研墨講究緩而勻,力道平穩(wěn),徐徐推磨,這樣不僅能使墨汁均勻細膩,也更易發(fā)墨。若用墨量大,則需耐心研磨良久,古時甚至有專門負責研墨的書童?;漳c歙硯是徽州重要的文房用具,歙硯為“文房重器”,其石質(zhì)細膩,與墨相磨,“發(fā)墨如油,觸之如嬰兒肌膚”。
【編輯:惠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