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烫
主城的气温有多高?
摸一摸老板娘的手机就知道了
订房。订房。订房
满了。满了。满了
建在宅基地上的民宿,体量有限
就是把回廊和车库改作客房,仍杯水车薪
“都是回头客,有的去年就交了定金”
接电话的老板娘一脸无奈
“想想办法吧,受不了这长时间的桑拿天”
电话那头的焦灼,能把怜悯点着
“住帐篷行吗?白天在林中采草药野果
晚上看月亮和星星”
话音未落,就听见发动机在电话里响
——谁能抵御这童话般的诱惑
稀客村民宿在李公坝,海
刚好跳出三伏天的伏击圈
步道坦
到了李公坝,就到了我在炎夏的家
蓝天,流云,群山,平坝
湖水,岸柳,亭子,庄稼
晨鸟练嗓,蜻蜓逐爱
蝉鸣想搬动整座山林
蝴蝶是各色飞翔的野花
云端的神鹰山像白眉老人
童心未泯地玩着风车
玩着纸鸢——那过路的航班
晨昏散步,有平坦的步道绕坝子一圈
就觉得那是一条长绳
这样,我就能把李公坝打包回家
玉米急
刚到李公坝的时候
它才一尺来高,几片绿叶
单薄得遮不住羞怯
在城里,玉米早已大量上市
但城里和山上的口感不同
我开始怀念稀客村往年的早餐
店家开着他的比亚迪唐从山下归来
打开后备箱的刹那,也就
打消了我的疑虑。他说
“我们米往上吃
一米,
天气就该转凉了”
话音刚落,我抬头望去
坡上那群绿影婆娑的小姑娘
已遮住了土地
蝉鸣欢
仲夏,晌午,暑气正盛
这是李公坝,森林四合
山顶的风车抡圆了大刀
与阳光肉搏,杀得难解难分
稍顷,埋伏在林中的援军参战
手握锋利的大锯
整座山林杀声四起
直锯得阳光渐渐式微
败局已定
落日逃往西山
空留一座战场——
那血红的黄昏
山青青
在山里,难得一见光秃秃的泥土
几乎所有的泥土都在忙碌
忙着用阳光雨丝织布
织出的锦绣,铺满山谷
哪怕是陡峭的岩缝,被大风摁进些许
也能织出遒劲的树木
所以我们看不见赤裸的山峦
进入眼帘的,是他漂亮的衣服
此种文明,比我们人类早太多太多
来自远古
当然,我说的是南方,是大娄山
在冬季换装之前
天蓝蓝
如果说天空是一座湖泊
大娄山当是沟壑纵横的湖底
而囿于林中的昏暗
通通是淤泥
白昼,有阳光持剑护卫
湖水清澈,湖面湛蓝
夜晚,夕阳撤退
淤泥转瞬把湖水搅浑
我不得不请来月亮驻守在山上
让它拔剑四顾,与长夜对抗
直到将夜色赶回林中
还湖水一片蓝莹莹的澄明
云雾慢
山的伟岸,云晓得
云的妖娆,山知道
风做媒
它们相好
聚散离合,爱情的马拉松
时间知道
有时候,爱得死去活来
云山雾罩
有时候,咫尺天涯
给爱情放假
相守也好,相望也罢
慢慢熬吧,直到熬成最美的国画
松毛软
总觉得跟松树很亲,像哥们
最直接的线索是皮肤不再光滑
与其说是每年都来看望你们
倒不如说是前来接受庇护
作为季节难民,大娄山是收容所
而松树是土著
我的头发渐渐白了
松树永远满头青丝
你们族群庞大,所以
鸟儿的剪刀总是飞来飞去
剪掉的头发落到地上,厚厚一层
转眼就变成了泥土的棕红
走在上面,我才明白什么叫做走红毯
那种松软,是大娄山的亲情呵护
山泉美
山为父,林为母
养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在山谷
时而跑跳,洒一路浪花的欢笑
时而驻足,留一潭碧玉的澄澈
怕她寂寞,就让花鸟与她相伴
怕她孤独,就让蜂碟为她起舞
在山里,她是快乐的公主
在山外,她终将爱上江河湖海
野花艳
一大早,鼓子花广播站便开始广播
“家人们,进山的客人增多,请注意仪容”
播罢,就用晨雾洗了把脸
是为率先垂范
接着,山里的花族响应者众
站在各自的地界,笑容鲜艳
唢呐泣
鞭炮放了两天,通知各路神仙
李公坝有人结束了劳作躬耕
鸡叫三遍,唢呐开始呜咽
出殡时,哭声混合着鸟鸣
一路上,扶灵的不止是披麻戴孝的后人
还有相伴一生的庄稼和野花
送葬的队伍蜿蜒
神鹰山跟在后面
老人会被送往高处,坟头
朝向海浪般西去的大娄山
风儿顽
就数它顽皮
仿佛是三太子转世
忽而山谷与小溪嬉戏
忽而林海掀起波涛
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垭口
从谷底起,拽着树枝荡秋千
荡到垭口大喘气——
呼——呼——呼——
然后灌木丛、草甸,沾花惹草
跟蜂儿一起采蜜,与蝴蝶一同跳舞
遇到湖水,就不停地打水漂
——给它挠痒痒
耍够了,就去植物社区做义工
给柳树梳个直发,给狗尾草梳个背头
如果这时有鸟儿飞过
就揪住羽翼,去天上溜达
雨儿骤
本质上,雨儿是士卒,群峰是烽火台
只要狼烟四起,遮天蔽日,他闻风而至
骑马射箭,他的队伍威风八面
为了驱逐一场恶劣的入侵
入侵者肆意践踏步道边的绣球花
还劫掠玉米叶的绿色
被割开了很多伤口的土地奄奄一息
噩耗在山里不胫而走
马蹄疾,箭矢密,入侵者落荒而逃
雨儿得胜还朝,万物流泪相送
酒正酣
白老板一拎酒瓶
准有故人到
早先,他是綦江著名的“消防员”
辗转多个部门,当领导
灭过的火,救过的人
都是善缘
直到退休,回到原点
原点已被他改造得美轮美奂
那是李公坝,传说诗仙待过的地方
那是稀客村,开满鲜花的客栈
炎夏,总有良心未泯者
前来还愿
“白领导,先喝我们带的
你那个留到最后”
故人重逢,有明月和凉风相伴
这酒,喝得那叫一个舒坦
歌声甜
老许的嗓子有军号的特质
这得益于父母是西南服务团的军人
那时,军号一响
队伍就得启程
在征途,在军营,在母亲腹中
他的胎教只能是军号
以至于他出生时的啼哭
起床号一般唤醒了军营
大一点,得名师教诲
把五线谱上的豆芽视作小菜一碟
再大一点,入伍
歌声里有了领章和帽徽的英武
后来,恋爱、结婚、生子
嗓子变成了一匹丝绸
现在,他年事渐高
但嗓音依旧
客居稀客村,他使出浑身解数
参与客栈的升级改造
音响设施,自动化遥控系统
花卉种植,都有他的贡献
晚餐之后,应客人要求
他有时会一展歌喉
歌声里,有岁月的沉淀
有生活的甘甜
篝火旺
篝火与舞蹈是孪生兄弟
自古如此
当暮色四合,坝中央
篝火是天生的领舞者
先独舞,它晃动身体
脚步噼里啪啦踢走夜色
接着,所有的房客围着它
举手,投足,扭腰,摆胯
像火苗
像篝火的外延
月正圆
白老板和大哥往外抬甑子时
已近黄昏。他冲妻子喊:
“唐五,问一下他们到哪里了”
“问了,老幺到了花坝,四妹刚出门”
唐五妹边答边和三妹白凤灶前忙碌
炒熟的黄豆,香气四溢
院里,有人替碓窝沐浴
就等着蒸熟的糯米
舂糍粑费劲,得众人轮流上
直到一个个满头大汗,糯米黏成一团
这过程,像极了生活的不易
你得使出吃奶的劲,日子才会变软
那边厢,唐五妹和白凤已将黄豆磨粉
热糍粑蘸黄豆粉是绝配,就像
稀客村和李公坝,白老板和唐五妹
月亮跑去山顶眺望亲人之时,一切齐备
就等亲人团聚,新老宅装满幸福。
是谁,千百年坚守着美丽的民俗
是谁,把生活过成了最本真的艺术
这上演在稀客村的农历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