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國際學院 2023級本科生 楊景涵
晨曦中的景山公園,紅墻在朝露中泛著溫潤的光澤, 指尖撫過斑駁的階石,仿佛能感受到三百多年前的溫度。9月3日上午,站在景山后街志愿崗位,我看到紅墻裁著半角天光, 中軸線脈絡延伸, 胸前的志愿者徽章與廣場上的國旗遙相呼應。我下意識地挺直了脊梁, 思緒回到兩個月前。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國際學院2023級本科生楊景涵(右一)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7月3日下午, 我成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志愿者骨干,激動的心緒在21歲生日前一天有了具體的落點: 7月12日, 我同北京市六百余名志愿者骨干參加培訓。寬溝會議中心自有一種沉靜的氣度: 遠山含黛,近湖如鏡,培訓的節(jié)奏卻透著嚴謹: 專家輪流授課,將“責任”二字縫進我們心里, 肩頭的分量雖重,卻讓人甘之如飴,只覺得這份榮光來得真切。我們愈發(fā)感到這份工作的意義, 像山水間的氣息,無聲卻有力。
8月7日清晨,我們前往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車窗外,永定河仿佛成了軸線延伸的脈絡, 盧溝橋與紅墻遙相呼應。一件件展品、一封封家書, 無聲的向我們傾訴著十四年的艱難, 也彰顯著中國人民的英勇頑強。走出紀念館,正午的太陽灑在城墻的彈坑上, 永定河靜靜流淌,仿佛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蛟S這就是傳承, 當年的青年用血肉之軀在盧溝橋上筑起防線,如今的我們以志愿之名守護歷史的記憶。
8月23日, 最后一次全流程全要素演練。處暑時節(jié), 灰蒙蒙的天空夾雜著細細的雨絲, 傍晚的微風帶走了夏的燥熱, 但我們?nèi)匀恍某迸炫? 分發(fā)物資、重溫志愿服務禮儀要點、回顧前兩次演練的經(jīng)驗教訓, 緊張卻有序。
隨著《歌唱祖國》的旋律, 我們到達了志愿點位。雨勢逐漸增大, 同我們的情緒逐漸高漲。 華燈初上, 蟬鳴褪去了傍晚的水霧, 大巴車緩緩駛過, 我們激動的朝觀禮人員揮手, 最后一輛大巴車駛離景山后街, 耳后傳來的轟隆隆的裝甲車的低沉, 宣告著第三次全要素演練的圓滿結束。
9月2日, 莊嚴的出征儀式點燃了每個人內(nèi)心的激動, 我的心情卻有些恍惚, 兩個月的點點滴滴如同潮水涌進我的回憶:是在宣傳組寫的文章,是演練時親自給迷路的外賣小哥帶路、幫助俄羅斯夫婦聯(lián)系酒店的警官,是熱心幫忙郵寄遺漏物品的司機,是一夜修理好四環(huán)路的工人.....我意識到, 這場大會同八十年前一樣, 不僅是長安街上受閱官兵的陣地, 更是我們?nèi)褡逋餐奈枧_。天亮后, 這里將聚集全世界所有熱愛和平的目光, 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上的一次大考, 所有中華兒女都是這場大考的答卷人。
初秋的蟬鳴喚醒了9月3日第一縷陽光, 觀禮人員的車隊有序入場落客。我們面帶微笑、揮手歡迎, 他們也同樣熱情回敬。透過玻璃窗, 車內(nèi)有身穿少數(shù)民族服裝的同胞、也有胸前掛滿軍功章的軍人、還有白發(fā)蒼蒼的老者, 他們來自祖國大江南北、各行各業(yè), 今天齊聚一堂, 共同參加這場祖國偉大的盛會。
八十響禮炮劃過天際, 紅墻下的眺望, 望不到長安街的莊嚴肅穆; 在中軸“看”閱兵, 看不見大會現(xiàn)場的振奮激蕩。我卻在眺望中, 望到了盧溝橋,與軸線連成一線,是苦難與輝煌交織的軌跡,也是我們這代人要繼續(xù)丈量的征途——就像中軸線始終矗立,沉默卻堅定地指引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