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等待近3年,我國公眾再次迎來“紅月亮”。北京時間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天宇將上演一次壯觀的月全食,我國全境可見全過程。
上一次我國可見全過程的月全食是在2022年11月8日,而下一次可見全過程的月全食則要等到2028年12月31日至2029年1月1日,這將是一次罕見的“跨年月全食”。
據報道,9月7日(周日)23:28開始進入半影月食,至9月8日(周一)04:55半影月食結束,全程可見,觀測條件極佳。半影月食雖然肉眼不易察覺,但若使用長焦距相機拍攝,仍可看到月面部分區(qū)域在進入半影時變得黯淡,離開半影時再度恢復明亮。
▲2022年11月8日,北京,月全食景觀 圖據視覺中國
8日00:27“初虧”;從01:31“食既”至02:53“生光”是本次月全食最核心階段,該階段月球整個進入地球本影,將呈現為暗紅色,俗稱“血月”;02:12“食甚”,是月球進入地球本影最深位置的時刻;全食階段過后,月球將于03:56“復圓”。
北京天文館原館長、天文學家朱進告訴紅星新聞,“血月”概念不準確,專業(yè)領域無“血月”這一說法,該詞匯易引發(fā)誤解,不建議媒體使用,正確術語應稱為“月全食”,在月全食的全食階段,月亮呈現紅色,可稱為“紅月亮”,此表述更加準確科學。
朱進表示,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進入地球影子時,月球圓面被部分或全部遮住的現象稱為月食。地球影子又分為本影和半影,月球完全進入本影時為月全食,部分進入本影時為月偏食,僅進入半影時為半影月食。
而之所以會在月食過程中出現“紅月亮”,朱進表示,月亮完全進入地球影子后,由于地球大氣層對太陽光的折射和散射,太陽光中的紅色波長的光線更容易被折射到月球表面,再經月球反射回地球,使得人們看到的月亮呈現紅色,即紅月亮。
對于月食與“紅月亮”的關系,朱進稱,在月全食的全食階段,只要觀測條件允許(天氣良好等),紅月亮一定會出現。紅月亮的紅色深淺等外觀表現,受天氣狀況(如是否晴朗)、月亮高度、地球大氣層狀況(如是否有火山塵埃等)多種因素影響,每次觀測到的情況可能不同。
朱進同時表示,非月食時也可能看到月亮發(fā)紅的現象,但與月全食時的紅月亮產生的原因不同。非月全食時出現的紅月亮,通常發(fā)生在月亮高度很低(接近地平線)時,且多與地球大氣狀況相關,而且月相往往不是滿月,可能是月牙或不是滿月時的月亮。
朱進提醒,只要天氣晴朗、國內各地都可以清楚觀測到本次月食(包括半影月食、偏食、全食階段),無需特意選擇復雜地點,建議公眾觀測時注意安全。
紅星新聞記者 祁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