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xiàn)場·照片背后的故事丨貼地拍攝!看受閱方陣從鏡頭上方穿行而過
“給你派個任務,長安街上放個遙控相機?!?/p>
“???,被壓著了咋辦?”
“壓著了,就都歇菜?!?/p>
“……”
這是此次閱兵報道我接到的特殊任務:在長安街西邊的馬路中心位置放置一臺貼地遙控相機,拍攝受閱方陣從鏡頭上方穿行而過的獨特瞬間。
一個月的準備中,我始終惴惴不安,幻想出無數(shù)種搞砸了的窘境……
(一)
8月6日,同事曹燦帶我來到了閱兵集訓點,提前熟悉此次閱兵的流程。
給我放置設備的窗口期僅在13個徒步方隊經過后,裝備方隊到達前的間隙。
看著各方陣官兵們在訓練道的一條條白黃線上,正有條不紊地集訓著。我立刻意識到,一定得掌握他們的行進線路規(guī)律,這樣才能避免我放置的設備被閱兵裝備車輛壓碎。
可哪一條才是一條安全線路呢?頂著烈日,徒步近2公里,沿路詢問,終于掌握了徒步方隊和裝備方隊的進行路線,加上不斷觀察,我得出了“從北往南第五根線就是安全線”的結論。
在集訓點的彩排上,一輛輛戰(zhàn)車從我放置的設備上方安全通過,測試方案可行!
(二)
閱兵集訓點測試的成功,讓我懸著的心稍微放松了一點兒。
8月10日是此次閱兵的首次演練。按照安排,我提前來到長安街北側。
開始前,我站在長安街邊反反復復數(shù)著“從北往南第五根線”,但總感覺長安街上的線與集訓點的線不一樣!
9月3日,肖藝九在放置貼地遙控設備。
這下又讓我緊張起來,如果放錯了位置,設備鐵定會被壓到。謹慎起見,我當即決定,放棄此次測試,重新觀察。
看著戰(zhàn)車呼嘯著從我那條自認為的那條“安全線”上壓過,我嚇出一身冷汗,同時慶幸自己躲過“一劫”……
(三)
第一次演練結束后,我迅速找到了站在消防車云梯上拍攝的同事張鋮,想通過他的視角,來判斷實際現(xiàn)場的那條安全線究竟在哪。
這臺最高可攀升至55米的消防車云梯的工作斗,是新華社歷次閱兵的獨家點位,也是俯瞰現(xiàn)場的最佳看臺。通過不斷對比他捕捉的多幅戰(zhàn)車通過的畫面,我清楚看到了現(xiàn)場第三根黃色虛線就是安全線。
9月3日,肖藝九放置貼地遙控設備后撤離。新華社記者陳誠攝
確定了設備的安全位置后,需要考慮的就是放置的時間。在第二、三次演練上,我掐著秒表,拿著設備沖到預定點位、調試、放置、返回,確定整個過程基本能在18秒內完成。事后翻看照片,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四)
九月三日當天,我在長安街北側西臨觀禮臺附近最后一位標兵身邊點位蹲守,并圍繞標兵進行創(chuàng)作拍攝。
我提前將相機設置成間隔拍攝模式,以每秒2張的速度自動拍攝。同時,我在鏡頭的下方吊掛了一臺運動相機,同步拍攝4K視頻素材。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地面突擊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地面突擊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核導彈第一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9時59分,最后一個徒步方隊以整齊劃一、堅定有力的步伐朝我而來,此時我的心也開始飛快地跳動,我大口呼吸,試圖讓自己能夠穩(wěn)住。方隊通過后,我立刻抱起設備,數(shù)著線標,一口氣沖到安全線位置,放置、調整、撤離。跑回點位后,我喘著粗氣,迅速拎起另一臺相機,繼續(xù)拍攝,因為我知道,這樣重大的歷史現(xiàn)場,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一定得全力以赴。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核導彈第一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空中護旗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26架直升機匯成巨大的“80”字樣。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藍天雄鷹列陣長空,鐵甲雄師滾滾向前。此時的情感化作一聲聲清脆的快門,凝固一個個壯懷激烈的精彩瞬間,記錄下這將銘刻于歷史的“高光時刻”。
我力圖拍出中國鋼鐵之師的威嚴與雄壯,我力圖用影像去表達自己對受閱部隊的這種強烈感受和認知,我力圖在自己的拍攝點位上做到極致。我想,這也是一名新華社攝影記者對這一重大現(xiàn)場最好的致敬。
記者:肖藝九
編輯:呂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