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我發(fā)給你的文檔沒看嗎?”“你確認好再發(fā)給我,一條條的,看著煩不煩?!贝蠖W生葉欣怡看到職場導師發(fā)給自己的消息,越想越委屈,眼淚隨心理防線一同決堤,她產(chǎn)生了結(jié)束實習的沖動。
這是葉欣怡第一次實習,迷茫和緊張交織。如何與職場導師相處?她在社交媒體上看了很多經(jīng)驗帖。“不要認為實習生與職場導師之間有著森嚴的等級?!彼c點頭。“不要太跨越二者之間的等級?!绷硪黄佑肿屗齽訐u。
職場導師,通常是公司里的資深員工,被安排指導實習生,多被實習生稱為mentor(導師)、師傅、老師等。職場導師通常有兩類,一類是職場導師與實習生都匯報給同一個直接上級,只是職場導師更早進入公司,扮演了帶領(lǐng)新人熟悉環(huán)境和具體工作內(nèi)容的伙伴角色;另一類職場導師是公司人力資源部安排指定,可能與被輔導者并不歸屬于同一直接上級,甚至不歸屬于同一部門,只是幫助新員工更好地融入組織、熟悉文化。在部分公司的管理模式中,職場導師還可能由實習生的直屬上級(如部門主管、小組組長)兼任。
但在實際工作中,實習生與mentor之間既像上下級,又像同級的伙伴,讓人拿捏不清。
循導師足跡,走自己的路
在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實習的白妍玉和職場導師的相處模式是“上傳下達”,由職場導師下達任務,她負責完成任務并匯報。很多時候,她覺得自己更像職場導師的一個“兵”,對方指哪兒她打哪兒。
但不同于“命令-執(zhí)行”的上下屬關(guān)系,對方會幫助她從0到1地構(gòu)建屬于自己的“攻防路線”。首先,職場導師會發(fā)給她一個模板,然后,她按模板“依葫蘆畫瓢”,遇見不懂的地方就詢問,有時候來來回回交接幾次,職場導師甚至會錄視頻教她具體操作過程。
然而,在一次制作表格的工作中,白妍玉遇到了問題。當時,復制完職場導師發(fā)過來的表格名稱,白妍玉就把表格發(fā)到了客戶群里,一切似乎很順利。然而,彈出的消息讓她目瞪口呆——“客戶名為啥都寫不對,撤回重新寫”“類似的錯誤,別讓我看見了”“離譜”,策劃總監(jiān)的指責讓她很生氣。她心想,明明是按照職場導師的要求改的,為什么怪我?但同樣在群里的職場導師,也沒有為她辯解,而是私聊向她解釋這次失誤是因為自己字打太快,沒看清。
在這一次“背鍋”后,白妍玉開始覺得對方也不過是在領(lǐng)導管理下完成工作的員工,也會有失誤,也會不想挨罵;自己則因為太過于相信職場導師,沒有去核對細節(jié)。之后,她不再“神化”職場導師,而是把兩人的關(guān)系當作“組隊刷副本”,完成任務時總會多檢查幾遍。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人力資源系副主任來半分說:“職場導師和實習生之間,是以成長為主的指導型關(guān)系。職場導師的目的,是幫助實習生能夠順利過渡到職場環(huán)境中。但不同于命令與執(zhí)行的上下級關(guān)系,二者只是一同推動任務完成?!?/p>
這意味著,導師與實習生更像是先后踏上同一條路的同行者——實習生在導師引領(lǐng)下探索新環(huán)境,卻并非被動服從的下屬,而是需要共同精進、推進項目的“戰(zhàn)友”。對實習生而言,既要將導師視為引路人,在技能學習中實現(xiàn)成長,又要保持獨立思考,而非機械盲從,要在借鑒中走出自己的風格。
職場導師有指導責任,實習生需主動溝通
在設計院實習的何捷接觸過的兩名職場導師風格迥異。一個像甲方,只告訴她“要什么”,而不具體指導她“怎么做,需要注意些什么”;而另一個則會在布置任務的同時告訴她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相比較而言,后一種讓她更易接受。
面對像甲方一樣的職場導師時,何捷會嘗試在接到比較復雜的任務時,詢問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但對方一句“你是學這個專業(yè)的,你肯定清楚”,讓她沒有再繼續(xù)問下去。有一次,被要求四五個小時內(nèi)完成一項質(zhì)量較高的模型任務,何捷只能自己摸索著嘗試了幾種方法,成果提交后,卻只得到對方一句“做得歪七扭八”的評價,后續(xù)也沒再讓她繼續(xù)處理這項任務。這讓她感覺,“自己被希望是個能直接拿來用的工具”,沒有被給予學習和試錯的機會。
而另一名職場導師讓她如沐春風。對方不僅會在布置任務時給予方法、渠道的指導,還會從培養(yǎng)角度出發(fā),將自己的賬號借給她學習公司線上課程。從入門到進階,何捷在對方園丁般的照料下不斷成長。
來半分強調(diào),職場導師與實習生之間存在經(jīng)驗差異,這與普通同事的平行關(guān)系不同。普通同事之間的關(guān)系以任務協(xié)助為主,沒有相互指導的責任;而職場導師作為經(jīng)驗豐富的前輩,在組織架構(gòu)的安排下具有主動指導的責任。實習生應與職場導師共同梳理工作中的“紅線”與“彈性空間”——清晰界定哪些領(lǐng)域是實習生可以放手嘗試、允許適度試錯的探索區(qū);哪些則是涉及核心原則、絕對不容有失、必須與自己反復確認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但實習生也需要明白,雖然職場導師身兼有經(jīng)驗的前輩和成長引路人的角色,但他對實習生的指導更多是“附加責任”——他們的核心身份是團隊員工,首要任務是完成自己的工作,指導實習生是“額外任務”(除非公司明確將“帶教”納入其KPI)。因此,實習生不能像依賴老師一樣被動等待指導,而需要更主動更高效地溝通。
來半分說:“職場導師的身份與責任,難以用職位說明書界定,在不同場景下有不同表現(xiàn)。同時,實習生在從學生到員工的身份轉(zhuǎn)變中,存在社會化認知偏差?!边@種社會分工與角色的雙重模糊,使得部分實習生對雙方關(guān)系感到困惑,而化解之道在于相互尊重體諒,站在平等的臺階上看待彼此。
在工作中以結(jié)果為導向,在生活中可以做朋友
“你能不能確認好之后再發(fā)給我?我的時間也很寶貴。”當葉欣怡發(fā)給職場導師第三次修改后的海報版本,對方?jīng)]了耐心。葉欣怡也很崩潰,其實在跟職場導師匯報之前,她已經(jīng)和其他實習生私下確認了很多遍,改了五六次才發(fā)到群里。
職場導師打電話過來:“你知道我現(xiàn)在干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給你擦屁股嗎?”疲憊感和失落感讓葉欣怡爆發(fā)了:“那你聯(lián)系人事把我辭了吧,我不想干了?!?/p>
在冷靜了一段時間之后,葉欣怡開始主動和導師溝通。她希望對方在交接任務時給自己更具體的反饋,而不是“不好”“不行”;對方則希望她不要帶著情緒工作,工作中的溝通,以解決問題為第一,匯報工作需要一次性把背景原因、問題、解決方法表達清楚,而不是帶著學生思維,只問一句“×××行不行”。
在復盤中,兩人的矛盾逐漸化解:葉欣怡開始體諒對方作為正職,確實很忙,可能在溝通時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而自己擠牙膏似的詢問的確很低效;職場導師則更加注重自己的表達方式,會把問題一次性說清,避免不清晰表達帶來的反復修改。此后,兩人像螺釘遇到適配的螺母一樣,問題迎刃而解。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泵髂┣宄跛枷爰姨普缭凇稘摃ぶv學》中說,在求學的過程中,難能可貴的是有老師和朋友。實習生與職場導師的理想關(guān)系,就像“協(xié)作成長伙伴”,對彼此而言,亦師亦友。
把工作和生活分開,是葉欣怡和職場導師的相處之道。在工作中,兩人在那次溝通復盤后,工作高效對接,如果葉欣怡在工作中出現(xiàn)問題,職場導師仍會電話批評她,同時一起推動問題解決;在生活中,她們會拋開職場身份,像朋友一樣聊天,經(jīng)常聊到深夜?!肮ぷ髦胁灰炎约旱牡匚环拍敲吹?,有問題就提出來;生活中更沒必要阿諛奉承,把她當朋友看待就好了,聊天的時候還是可以‘互損’的。”葉欣怡說。
“完成工作是職場導師和實習生在職場的共同目標?!眮戆敕终f,實習生需要在工作中以結(jié)果為導向,明確自己的員工身份,以高效完成任務為尺度,積極與職場導師溝通,推動問題解決。雙方需要注意溝通適度,劃清談論邊界,工作時間盡量不要談論私人話題,工作之余,可像朋友般平等交流。
對實習生而言,與職場導師的相處如同一場通關(guān)之旅——既需循著前輩足跡探索路徑,又要保持獨立判斷,既體諒對方的責任邊界,又主動高效溝通,在這場職場初體驗中真正“通關(guān)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