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09 來源:合盤托出網作者:庫里拿五冠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孫廣見
“孝才,不知道咋回事,我家馬桶堵了,能幫我弄下不?”午飯過后,江西上饒市信州區(qū)水南街道文通巷社區(qū)居民張大媽跑到周孝才的“小巷解憂屋”反映問題。隨后,周孝才跟著老人回到住處,檢查馬桶堵住問題并幫忙疏通。
這是發(fā)生在水南街道文通巷社區(qū)周孝才小超市里的一幕,“小巷解憂屋”就設立這里。周孝才是“小巷解憂屋”的第一責任人,在他店里,村民經常找他嘮嘮磕,聊聊小巷里的問題,比如路燈壞了、路面破損等。周孝才第一時間幫忙解決,解決不了及時反映給社區(qū)。
一個黨員先鋒崗、一個燈箱、一臺飲水機、一張小方桌,這是“小巷解憂屋”的標配。簡樸配置串起了基層治理的溫暖鏈條,老城區(qū)的基層治理煥發(fā)出新生機。
走進水南街道上灘頭社區(qū)的祖華五金店,店主李祖華正利索地修理著街坊送來的臺燈。自從店里掛上“小巷解憂屋”的燈箱后,這間有著30年經營歷史的店鋪成了社區(qū)便民服務點。代收快遞、家電維修、零件更換……李祖華總是耐心地完成這些“舉手之勞”。
“街坊的事就是我的事?!崩钭嫒A樸素的想法溫暖一批人,也感染一批人?!靶∠锝鈶n屋”掛牌以來,水南街道涌現(xiàn)一批樂于助人、甘于奉獻、不計得失的好鄰居。
在水南街道前進橋社區(qū)灘頭新村,張英與鄰居們圍坐在一起嘮嗑。在這里生活了40多年的她,自愿將一樓房間打造成“小巷解憂屋”。
“你聽說那剛搬來的婆媳倆沒?天天吵架,咋咋呼呼?!本用竦淖h論引起張英的注意。沒有多久,她抱著一口粗陶壇,走到那對婆媳家樓下。“過日子不像拌沙拉,非得立時爽利。倒是這老壇水,酸苦咸鮮都接著。你們撕扯的那些話,比鹽巴還傷人?!痹趶堄⒌恼{解下,婆媳倆言歸于好。
張英就是用這種接地氣的方式,調和解決了不少鄰里糾紛?!坝惺戮偷健∠锝鈶n屋’”成為居民共識?!靶∥蓍芟略捈议L里短,互幫互助提升了群眾自治的主人翁意識。”前進橋社區(qū)書記廖林英說。
不僅為鄰里調解雞毛蒜皮之事,“小巷解憂屋”還暢通了社區(qū)民情處理渠道。
在文通巷社區(qū),掛著“小巷解憂屋”的發(fā)財超市上演了一場“生死時速”。前段時間,周孝才看見路邊有人暈倒,便立刻撥打120,并上報給“E呼即辦”平臺,隨后平臺相關人員趕到現(xiàn)場處置,并將暈倒路人送往醫(yī)院。這場由“小巷解憂屋”發(fā)起的生命接力,完成從市井角落到專業(yè)救援的無縫銜接。
“水南街道通過‘E呼即辦’綜合指揮站,及時匯總‘小巷解憂屋’的訴求,制定解決方案和完成時限,推進事項解決,形成社區(qū)民情治理的有效閉環(huán)?!蔽耐ㄏ锷鐓^(qū)書記鄧小芬說。
在“小巷解憂屋”里,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多是些街坊鄰里的人情百態(tài)。信州區(qū)水南街道累計設置了15個“小巷解憂屋”,今年以來,圍繞基層社會治理問題共動態(tài)調度14次,通過“E呼即辦”平臺接收相關事項1130件,按期辦結率99.9%,群眾滿意率100%。這些扎根于市井煙火的“溫暖小屋”把社區(qū)鄰里的“雞毛蒜皮”淬煉成居民自治自建的生活情趣,居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