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有約:實景演藝“鏈”文化 客入景中更醉情
蘭州9月10日電 (艾慶龍)暮色漸濃,甘肅省臨夏州臨夏市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州牡丹文化公園)內,湖面波光粼粼。“00后”臨夏姑娘宮海蓉身著綴有牡丹紋樣的戲服,立于湖面舞臺專注調整表演姿態(tài)。
“我自幼學舞蹈,初入劇組時,臺詞和戲劇表演是較大挑戰(zhàn),但一想到能借舞臺傳揚家鄉(xiāng)民俗文化,就充滿動力?!弊鳛椤队鲆娔档ぁ放鹘牵瑢m海蓉指尖輕觸戲服紋樣,眼中滿是自豪,“如今得到觀眾好評,既為自己成長欣慰,更驕傲能展現(xiàn)家鄉(xiāng)魅力?!?/p>
不遠處,該劇“夢境女主角”蘇雯靜也在排練。她與宮海蓉因舞蹈結緣,2025年一同入選劇組?!把莩雎淠?,常有觀眾排隊合影,還由衷贊嘆‘臨夏真美’。”蘇雯靜笑著說,觀眾駐足不愿離去的模樣,讓她體會到事業(yè)價值,也珍惜與摯友傳播家鄉(xiāng)文化的機會。
《遇見牡丹》男主角崔冶豫2023年在劇目創(chuàng)排時便加入,見證劇目從雛形到成熟?!白畛醣镜匚幕厣?,現(xiàn)在花兒、磚雕圖案、彩陶紋樣、牡丹意象隨處可見,像把臨夏文化‘家底’搬上舞臺?!贝抟痹ジ锌溃看我娺@些符號在光影中鮮活呈現(xiàn),都能感受到家鄉(xiāng)歷史的厚重。
作為臨夏州首臺水上光影實景秀,《遇見牡丹》巧思十足。它以河州生活、風土民情為素材,將當?shù)貧v史人文與自然風光轉化為牡丹園、絲綢之路等表演元素,借光影與場景變遷,搭建主人公現(xiàn)實與夢境情境,講述牡丹與守望愛情的故事,科技感拉滿。
在甘肅省臨夏州臨夏市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州牡丹文化公園)內,《遇見牡丹》演出現(xiàn)場。(資料圖)臨夏楓臨文化旅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該劇熱度遠超運營方臨夏楓臨文化旅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預期。該公司副總經理馬龍回憶說,2023年創(chuàng)排時,團隊就“室內還是室外演出”激烈討論,最終為滿足觀眾親近自然與互動需求,選定湖面為舞臺。首演預計接待500人,實際超2000人到場,堅定了團隊深耕“實景演繹”的決心。
目前,這場公益免門票演出已累計上演120余場,接待觀眾超20萬人次。馬龍透露,團隊正策劃第二臺實景演出,預計2026年5月推出,期盼吸引游客停留,讓其深度感受臨夏夜韻與文化。
在臨夏另一文化地標八坊十三巷,沉浸式文旅劇游《花開臨夏五千年》以別樣方式激活城市活力。
始建于唐代的八坊十三巷,融合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是當?shù)囟嗝褡逦幕蝗诘目s影?!痘ㄩ_臨夏五千年》創(chuàng)新將整條古巷化為舞臺,以茶馬互市、文成公主進藏等歷史事件為主線,融入河州賢孝、花兒等非遺元素。游客隨演員穿梭街巷,仿若“穿越”回千年之前的河州。
“我們核心目標是讓觀眾從‘旁觀者’變‘參與者’,真正沉浸河州的歷史文化。”臨夏市文旅局局長馬炳乾說,60分鐘劇游帶動單日客流峰值破10萬人次,夜間游客占比大幅提升,今年暑期累計觀演超100萬人次。
無論是《遇見牡丹》的“水上浪漫”,還是《花開臨夏五千年》的“古巷穿梭”,臨夏均以實景為突破口,打破傳統(tǒng)文旅邊界。
圖為臨夏州首部沉浸式文旅劇游《花開臨夏五千年》實景演出現(xiàn)場。(資料圖)臨夏市文旅局供圖
如今,臨夏市音樂節(jié)、夜間籃球爭霸賽、熒光夜跑等活動,均以城市空間為舞臺,讓“打造魅力花都、建設公園城市”的目標愈發(fā)清晰。
臨夏州文旅局局長馬建霖認為,這些實景演藝項目意義重大,不僅讓臨夏彩陶文化、花兒藝術、牡丹風情等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更推動當?shù)匚穆媒洕D型升級。
臨夏借一場場實景演出,一頭連著彩陶、磚雕等老手藝的活態(tài)傳承,一頭系著景區(qū)客流、夜間消費的民生發(fā)展。老河州的歷史紋路里,透著文旅融合的活力。而當居民談家鄉(xiāng)變化時眼中的光,便是這座城市升級最真實的模樣。(完)
【編輯:張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