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shí)間:2025-09-06 來(lái)源:摧鋒陷陣網(wǎng)作者:孤獨(dú)的球癡KD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报道
近日,话题“一定要关闭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广泛讨论。多名网友反映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后遭遇盗刷,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出现多笔不明扣款,损失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免密支付是指用户在进行支付时,无需输入密码或进行其他认证,直接完成交易的一种支付方式,旨在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但这份“无需验证”的便利,却像一把双刃剑,在简化支付流程的同时,也为信息泄密和财产损失埋下隐患。
盗刷事件频发,用户投诉维权难
“不知道骗子是怎么做到的,手机都没有碰的情况下,钱就被盗刷了,我看到后都懵了?!?#37073州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购物方便,自己在三年前开通了手机里软件商店的免密支付功能,结果得到了教训?!?#22312一个月中,每天都会有几元的扣款,我发现时,支出已经超过元。现在,我正通过多方途径维权。”
上海市民刘女士也遭遇了类似经历,“我的银行卡每月都会自动扣除某视频APP的会员费,但我从未主动开通该会员?!?#32463过复盘,她发现,半年前自己在某视频平台观看免费剧集时,点击了“1元体验 7天会员”的弹窗,页面默认勾选 “到期自动续费(免密支付)”,且未明确提示续费金额和周期?!?#25105没有仔细阅读条款就点了确认,直到被扣了几次才发现。”
类似情况不在少数,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或是投诉平台提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免密支付功能,随后被迫面临开通后乱收费的问题,维权也耗时耗力。
账户被盗刷(受访者供图)
平台频频推荐,开通容易关闭难
记者梳理发现,免密支付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购物、影音、出行等等,而且相关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抖音、滴滴出行等均提供此类服务。开通免密支付的方式也非常简单,通常是“一键开启”。平台会在单笔支付过程中不时弹窗询问,是否同意开通免密的“极速支付”。
但不少平台也会在用户来到支付步骤时默认勾选免密支付选项,如果用户在支付过程中没有仔细看弹窗显示的内容详情,而是在输完密码以后下意识地点击确认或同意选项,很容易在不经意间“被”开通自动付款功能。
比起开通,想要解绑免密支付,却难得多。其主要难点在于流程隐藏深、关闭入口隐蔽,强制使用等等。在实际操作中,关闭微信免密支付需几层菜单六步操作,要想取消某充电宝平台免密支付,还会被询问关闭理由、承诺持续改进,遭到平台反复“挽留”。
那么除了便捷,平台为何频频推荐用户免密支付?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免密支付会加速消费者误判的发生。清华大学消费金融研究院调研显示,免密支付用户客单价提高%,但退货率增长%,侧面反映出这项功能在方便消费者购物的同时,容易让消费者做出冲动决策,可能因此额外购买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
免密付开通页面
潜在风险大,部分平台表示已采取风控措施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23年移动支付个人用户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指出,免密支付在移动支付用户中接受度较广。如果免密支付存在风险,潜在受害者人数将难以估量。
事实上,对于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相关问题,国家已有相关规定。2024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经营者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针对自动续费问题,更是早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年公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就提出过相关要求,例如自动续费需显著提示,且不得默认勾选,需由消费者自主选择。
针对免密支付安全问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均表示已采取多项风控措施。支付宝客服表示,“支付宝拥有实时的安全检测和防御系统,仅在支付环境无风险时,才会推荐用户使用免密支付。扫一扫免密支付已加入账户安全险的保障范围,如果出现被盗资损,支付宝将进行全额赔付。如果遇到信息泄露或丟失的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在支付宝举报和挂失?!?/p>
微信客服表示,开通免密支付时,会充分确认用户的意愿,用户明确了解免密的使用范围后,需校验用户的支付密码或面容指纹才可完成开通。使用免密支付时,微信支付通过免密支付服务的限额限次、风控团队的实时检测来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若有风险则会对交易进行拦截。当手机丢失或疑似被盗,微信支付也提供了快速冻结支付功能的服务,用户可电键,按提示操作即可自助快速冻结支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