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06 來源:聰明才智網作者:簡單882424
海報新聞評論員 徐坤杰
對“最快女護士”張水華的賽后言論,網絡討論還在繼續(xù)。
職業(yè)是護士,喜歡跑馬拉松,并且在最近的哈爾濱馬拉松比賽中奪得冠軍,準確地說,是奪得國內女子冠軍。在賽后接受采訪時,張女士因向領導、同事喊話求支持調休,引發(fā)廣泛網絡關注。
從被同情,到被辱罵,甚至是網暴,如要求合作品牌方與張水華解約、醫(yī)院對其開除等,事件一步步就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對此,我們不禁想問,比賽奪冠,激動之余,道出的一番“口快”之言,何以讓張水華深陷如此輿論漩渦?原本一件小事、私事,何以在輿論場引發(fā)如此一波波“大浪”?
如果說只因她的一番“口快”觸痛公眾職場疲憊、請假不易、調休困難、工作與愛好難兼顧的情緒,遭受如此網暴,實在不應該,輿論不必如此“嚴苛”,“最快女護士”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而且,她的丈夫也在后來的采訪中稱,當時媒體的提問觸到張水華的淚點,她情緒變得非常激動,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整表達自己最真實的觀點。
換一個角度說,張水華的這番言論有傷害到屏幕前的“網友”么?答案顯而易見,并沒有。
其實真正受到影響、需要和她調休的也是她的同事,而并不是我們“網友”,對一些具體情況還不了解的“網友”,又何必當起張水華的“同事”“領導”,對其過分指摘呢?
況且身為護士又喜歡跑馬拉松,同樣面臨班難調、工作與愛好難相顧的“煩惱”,這難道不是與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么?如若真是一個職場“霸道”者,還需要為“調休”煩惱么?
如此角度來想這個問題,也許群情就不必如此激憤。
從普通人奔跑追夢,其勵志和堅持感動“網友”,到被貼上“自私”“霸道”“精致利己”等標簽,甚至遭遇更過分的“網暴”,自始至終,“最快女護士”都還是那個張水華,一直在變的是公眾的“情緒”。
客觀公允地說,在整個事件中,她承受了與這番“口快”不相符的輿論懲戒,公眾、屏幕前的每一位“網友”還應對張水華激動之余的一番“口快”直言多些理解和包容,克制“代入”,克制“情緒”,理性發(fā)言,給私事留下應有的私人空間。
如此小事、私事,本不應該成為所謂公共“大事件”。很多案例也在警示我們,針對一個具體的人的網絡發(fā)言,還應慎之又慎,不負責任的網絡發(fā)言只會演變成失控的網絡暴力,給當事人造成難以想象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