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九月初的北京,不溫不火,天安門廣場上響起軍樂的時候,方陣的腳步和主持人的聲音就橫穿了電視機屏幕,直抵所有人的心頭。場面很整齊,可是那一刻,好多人悄悄哽咽。誰在解說?是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寶曉峰。她的嗓音其實早就為很多人熟悉了,但真正記住她,是在大場面里才有的事吧!
閱兵式開始時間很精確,現(xiàn)場的鏡頭一秒都不拉跨。陣容氣勢是必須有的,寶曉峰的聲音——壓力也是同步在的。中國的榮耀與自信,是每一個瞬間里推出來的??粗谠捦埠笳径?,聲音進來又出去,沒留一丁點估計,每句話都讓人心里一激靈。她算冷靜嗎?其實觀眾感受到的是一種“帥”,但沉穩(wěn)背后的緊張誰知道。對,她就是那個聲音,契合度太高了,甚至有人覺得,如果沒有她,這場面就差那么點火候。
九月三號,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一大堆媒體鋪開報道。那天的閱兵,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宣示。國家的力量說出來是很大一塊,但群眾看的是團結和氣勢。寶曉峰作為解說員,不止傳遞信息那么簡單,說實話,她把某些裝備的細節(jié)和方隊的背景,用一種讓人聽懂但又忍不住感慨的方式講了出來。不信?看直播彈幕,很多人直接喊“太帥了”“寶姐姐聲音真好!”——一半夸張一半認真。她不是第一次上央視大場面,冬奧會開幕式,她也解說過。
說冬奧,那時全球的目光都戳在北京。寶曉峰在開幕式播報,語言講究標準,但氛圍不能輕描淡寫。她聲音里多了點溫度,也不是只靠冷靜,她琢磨了賽事規(guī)則、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發(fā)音,每一個詞都要練。真的,別人可能以為主持人很風光,實際上準備過程比誰都辛苦,數(shù)不清的彩排。冬奧會那年,她播報時氣息很穩(wěn),甚至帶著一點暖意,現(xiàn)場不少工作人員說,她聲音像冬天里剛出鍋的粥。有點夸張,但是確實很貼切。
仔細想想,寶曉峰的職業(yè)軌跡走得真不快。2001年開始做幕后配音,《亞洲報道》《新聞30分》,一直到后來上了《新聞聯(lián)播》主播臺,腳步穩(wěn),沒有太多跳躍。備稿都是半夜,演練時間都得讓到凌晨,突發(fā)新聞臨場反應也是硬著頭皮上的。說她一帆風順也對,畢竟沒出過大錯;但說沒有困難也不算全面,誰沒被素材堵住過?
2020年第一次上《新聞聯(lián)播》,搭班主持剛強。她不是那種見鏡頭眼不眨的類型,第一次應該還是緊張的,但鏡頭拉過去,那種淡定氣質反而很容易讓觀眾覺得親切。她播報新聞有點溫度,也有點嚴肅,網友喊她“寶姐姐”,這個稱呼很有意思,親切但不隨意,就是那種剛剛好的距離。
親和力,是她的標志之一。她不是強行親民,更多的是那個新聞主播應有的權威感,只是里頭夾了一點暖意,是把新聞和觀眾拉近了一步。但播音這行,誰不會出點差錯。2020年2月份直播時,新聞稿里河南嵩縣竹園溝村捐10萬斤大蔥,她在直播間把“嵩縣”讀錯了,變成了“蒿縣”。好幾個網友直接在網上說她專業(yè)不過關,說實話,聲音再好,口誤這個事大家沒法接受,是不是有點嚴苛?
寶曉峰對這事沒有自我辯解,也沒找理由推辭。她選擇主動認錯,嚴格核查稿件,后續(xù)每一條新聞都盡力做到精準。其實央視主持人壓力是真的大,播報一旦出錯不是小事,觀眾要求也很高。但她沒有被口誤打倒,反而變得更謹慎,看得出認真勁兒。這種反省倒是挺實用的,畢竟一個標志性聲音如果失準那大家也會記一輩子。
她這幾年拿了不少榮譽,類似獎項那類名稱隨便一查都能找出來。榮譽是個人的?也許行業(yè)的榜樣更有意義。很多新主播把她當偶像,其實她自己未必在意數(shù)量上的東西。大場面上的穩(wěn)定,就是一種能力。
寶曉峰最鮮明的特質,不是專業(yè)素養(yǎng),也不是口才,而是她的“執(zhí)著”。這點有點矛盾。有的人覺得她聲音穩(wěn),一路順風過來;但也有圈內評價,說她其實普通,聲音沒有那么有特色,靠的是持續(xù)努力和背后琢磨。到底哪種說法更準?反正事實是,她始終保持初心,一步步往上爬。每次遇到難題不避讓,這和某些上臺就情緒化的主持人不太一樣,她的持續(xù)性是最大優(yōu)勢。
說她不怕挫折,其實也不是全部。有人爆料她曾經因為壓力大睡不好,甚至晚上會在家反復練過去口誤的發(fā)音,結果到第二天反而更緊張。職場有時候,努力也變成了壓力。不奇怪,誰都有瓶頸,她就是不太把這些講出來而已。
寶曉峰工作的日常,后臺畫面很少曝光,有人說她很低調,她自己也不常用社交媒體。奇怪嗎?但正因為這樣,她做新聞播報比別人更簡單,少了外界干擾,風格也更純粹。這也是她聲音穩(wěn)定的原因之一。有媒體統(tǒng)計,過去五年她的播出時長排進了央視十大女主播前三,每次大型活動都找她,不止因為她穩(wěn),還因為她不出亂子。
職業(yè)生涯里,寶曉峰最關注的還是內容本身。名聲和輿論她不是特別在乎,甚至有時候被觀眾質疑也不回應,只是專注講新聞。有時候講解也會出現(xiàn)瑕疵,比如用詞簡潔不夠,或者停頓太長,現(xiàn)場會被提醒,但她選擇忽略。播音效果其實有時并不完美,但觀眾似乎越來越喜歡真實感,完美反而容易失去溫度。
央視新聞節(jié)目很注重權威性、可信度,她在鏡頭前沒有過多感性表達。有評論說她“表述太穩(wěn)定”,但也有人覺得稍微多點情緒更好,特別是大型活動和閱兵直播那種比拼氛圍的場合。到底哪種更適合?其實觀眾口味變得很快,如今的無感情播報也許三年后就不流行了。
不少同行說她成長緩慢,沒什么大起大落。但看直播后臺,也有新鮮看法,比如她換了新發(fā)型,觀眾彈幕就一片好評,看得出來大眾對她還是感興趣的。她和制作團隊配合起來沒什么花哨套路,看重的是基礎的新聞流程。風格穩(wěn)定,有點像老式播音員,但偶爾會自己調整節(jié)奏,這一變化其實就是觀眾最想要的小驚喜。
其實央視選人很嚴,寶曉峰能一路做到現(xiàn)在,是穩(wěn)扎穩(wěn)打,也是運氣。不排除出現(xiàn)后備力量,她未來的位置未必牢靠,有新人進來很快?,F(xiàn)在的她,有點像老派主持,但又夾雜幾分新潮。這個融合到底是不是優(yōu)勢,有人說不是,但實際數(shù)據又撐得住,職業(yè)里的反差可能就是魅力所在。
電視屏幕上的寶曉峰每次籌備都會花一點冗長時間,有時候會被同事催,拖延不是優(yōu)點。但她覺得,慢也是為了精準。觀眾關注結果,后臺關注流程,中間有矛盾也是正常。她其實不是追求完美,她播報時常常不修飾自己的腔調,但卻更容易讓人記得住。偶爾自我懷疑語速是不是太慢,但最后播出的大多數(shù)還是認可的。
總的來說,寶曉峰在央視播音主持這一行,各種標簽掛滿身,但最大的特征就是穩(wěn)定,持久,還有偶爾冒出的不完美。未來她可能還會出現(xiàn)小失誤,也許會有更年輕的聲音取代,但她這一段時間傳遞的信息和氛圍,總體是溫暖的。新聞背后,她始終用自己的節(jié)奏表達出屬于她的專業(yè),也用不完全理想的方式拉近觀眾和新聞間的距離。算不上傳奇,卻真實地陪伴在屏幕這個窗口的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