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發(fā)動機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即將駛過天安門廣場的各式裝備,按照聯勤保障部隊駐交通沿線軍事代表們給定的序列,有序登上鐵路平車。
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閱兵任務中,多數時間里,聯勤官兵不會出現在聚光燈下,但他們始終鉚在自己的戰(zhàn)位上,嵌入到閱兵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以精準高效的保障助力閱兵任務的圓滿順利。
一
軍事代表許海飛早早就守在了預定的集結地域,心里默默估算著鐵路裝卸載需要的時間,這是駐交通沿線軍事代表打通“鐵甲雄獅”運輸投送保障鏈路的常見一幕。
今年,他們作為獨立機構編入閱兵保障序列,擔負參閱人員、裝備的鐵路、公路運輸投送保障任務,在官兵有需要時,還有協調軍用飲食供應保障的職能。
受閱官兵一路綠燈、順暢出行的背后,是軍事代表們無微不至、嚴謹細致的統籌調度。
隨著武器裝備的革新迭代,功能集成度越來越高,但是在運輸投送時就出現了新的情況:集重裝備能否順利駛過部分路段、寬大的外形能否順暢通過鐵路橋隧?
這場對軍事代表們聯勤保障能力的檢驗,在更早的時間點就已經拉開了帷幕。
為了確保所有的受閱裝備以最好的狀態(tài)迎接檢閱,他們提前測量了各類裝備的參數,等比例制作框架模型,現地展開摩步化機動實運實測,累計摸排護欄圍擋、限高桿等各種限制點位上百個,確保受閱裝備機動線路暢通無阻。
“其實,這就是對我們實戰(zhàn)化保障能力的一次考核。”負責組織運輸投送保障協調的某中心負責人介紹,為了讓參閱官兵和裝備以更短的時間、更高的效率抵達指定地域,他們提前勘察了沿途道路、橋隧,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造、加固,使用了近年來新研制的柔式裝載加固器材,確保裝備和城市道路都不會受到損傷。
這幾年,隨著交通強國建設的持續(xù)深化,運輸投送保障模式也隨之產生變化,軍事代表們追求更加精準、高效、暖心的保障。
“在敲定運輸投送路線后,我們還要根據裝備數量,會同鐵路部門選扣平車,提前溝通運行時間?!痹S海飛介紹,在正式組織裝備的鐵路裝載前,他們會逐一檢查平車質量,確保不會被集重的長大裝備“壓垮”。
從投送路徑的測算,到鐵路車輛的選扣、裝載現場的組織、軍列運行的調度,他們就像一枚枚“道釘”,深扎鐵路運輸投送一線,確保參閱官兵和裝備奔赴閱兵場暢通無阻。
二
來自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某研究所的科研團隊早早就到了訓練場,提前布設通信設備,測試系統運行狀態(tài)。這是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正式成立后,第一次參加閱兵保障任務,看著高精度、低延時的態(tài)勢掌握系統,牽頭系統建設的研究人員劉先鋒非常欣慰。
“我們的裝備處在什么位置、什么狀態(tài),如果不能實時掌握這些態(tài)勢,指揮員在戰(zhàn)場上的決策就沒有依據?!眲⑾蠕h介紹,為了貫通運輸投送保障鏈路,他們致力于研制一套芯片、算法、技術方案全部國產化的系統,用于掌握裝備實時動態(tài)位置,在遂行物資前運、醫(yī)療保障等任務時,能夠全要素、全時段、全地域實現態(tài)勢監(jiān)控。這次閱兵訓練場上使用的輔助訓練和考核系統,就是實戰(zhàn)化應用之一。
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fā)展,為創(chuàng)新戰(zhàn)斗力建設和運用模式提供更多機遇。聯勤保障部隊成立以來,不斷探索將人工智能、無人設備等前沿技術,融入各層級、各領域保障鏈路,完善信息化、智能化保障體系,提升多域聯合作戰(zhàn)保障能力。
三
當參閱官兵返回集訓點時,聯勤保障兵站通過被裝保障中心等機構為他們提供全面的、暖心的保障。
被裝保障中心搭建有兩套一體化觸控設備,配套建設200多平方米展柜貨臺。請領被裝時,官兵可以現場進行3D量體及選購,確認型號以后,只需要拿出證件在設備上輕刷一下,就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從下單到入手,購置對應型號的衣物鞋靴只需要1分鐘。
“使用精確申領系統后,官兵的‘用戶體驗’更好了,我們的保障效率也更高了。”兵站工作人員楊帆介紹,隨著保障效能充分釋放,被裝保障中心日均保障被裝數百套。
在申領被裝的基礎上,還有被服洗滌、修理等服務。近10臺洗滌、烘干設備隨時待命,40名修理骨干和20余臺修理設備能夠第一時間提供修理服務保障。
今年的保障中,“智慧聯勤”貢獻巨大。相較于2019年的手抄菜單,新研發(fā)推行的“聯勤主副食品訂購系統”,已經實現全流程自動化信息處理功能。
負責營養(yǎng)膳食指導的裴素萍曾4次參加閱兵保障。這一次,她可以根據系統中收集的數據,分析官兵飲食營養(yǎng)結構,針對性開展膳食服務指導,并定期邀請供應商和伙食單位,講評飲食誤區(qū)、介紹營養(yǎng)需求、交流烹飪技巧,既宣講膳食營養(yǎng)搭配,又提升食材運用功效。
針對夏季炎熱天氣,兵站按照野戰(zhàn)醫(yī)療保障模式開設了醫(yī)療區(qū),40余間門診急診包含熱射病救治帳篷、急診搶救帳篷等多個設施,首次在閱兵保障中開創(chuàng)性配備醫(yī)院信息化系統和多個醫(yī)療方艙,為高效診療貢獻力量。
“打仗就是打保障?!甭撉诒U喜筷犗嚓P負責人介紹,聯勤保障部隊組建以來,始終聚焦現代戰(zhàn)場保障多元多維需求,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驅動,不斷優(yōu)化聯戰(zhàn)聯訓聯保模式,讓保障力成為戰(zhàn)斗力生成的倍增器。
如今,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閱兵任務圓滿完成,參閱官兵震撼亮相的背后,這些幕后英雄以高效、暖心的服務為參閱官兵提供著保障和支撐。
張彥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9月05日 04版
【編輯:張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