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駁虎:多學科聯(lián)合破解——美國究竟炸掉伊朗核設施了嗎?

核心提要
1. 特朗普在出席北約峰會期間,多家美媒質(zhì)疑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的實際打擊效果,特別是B-2轟炸機是否摧毀伊朗福爾多地下核設施的問題,致使特朗普發(fā)表激烈言論,怒斥美國主流媒體。
2. 筆者綜合基本數(shù)據(jù),考慮美國GBU-57炸彈對福爾多核設施的實際襲擊效果,可以認為:一般情況下,炸彈很有可能鉆破了40米巖層,對隧洞造成毀傷效果;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可能沒有炸穿,但是最終的爆破應力,也能使得內(nèi)部拱頂變型、局部坍塌。不過,就算美軍攻擊的2個位置成功爆轟毀傷了,也未必能完全摧毀整個地下設施的整體結構。
3. 目前陸續(xù)公布的衛(wèi)星影像證明,美國在戰(zhàn)前“主動”向伊朗透露打擊計劃,強調(diào)不尋求全面戰(zhàn)爭,伊朗確實做出了轉運物資等等的快速反應。這場由白宮主導的“精準打擊+政治喊話”組合拳,其實也是特朗普式外交典型的一次演繹。
4. 這次空襲肯定重創(chuàng)了伊朗核計劃,但是否能真正阻止伊朗走向核門檻,目前仍難以判斷。伊朗核問題遠未終結,反而可能迎來更加復雜的新階段。
作者丨唐駁虎
6月25日,特朗普在出席北約峰會期間,對記者發(fā)表激烈言論,怒斥美國主流媒體——CNN、MSNBC和《紐約時報》為“敗類”,并指責這些媒體“心理扭曲”、“散播假新聞”。
特朗普還在自家社交平臺連續(xù)發(fā)了五條推文,辱罵CNN。這一情緒爆發(fā)的背景,是近期多家美媒報道,質(zhì)疑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的實際打擊效果,特別是稱B-2轟炸機未能摧毀福爾多地下核設施。
特朗普破大防,白宮承認內(nèi)部報告是真的
當?shù)貢r間6月24日,CNN稱消息人士透露,五角大樓的評估報告認為,美軍的打擊并未摧毀伊朗核設施。其中伊朗的濃縮鈾已經(jīng)被提前轉移,離心機也幾乎完好無損。
這意味美軍的打擊只能推遲伊朗的核計劃幾個月。另外,CNN表示美軍B-2轟炸機投擲的多枚GBU-57鉆地彈,只炸毀了福爾多核設施兩個老舊的出入口,并未摧毀其地下建筑;
而伊斯法罕因為地下核設施太深,美軍甚至沒有使用GBU-57,只動用“戰(zhàn)斧”巡航導彈炸毀了地表建筑設施??傊褪侨绻晾嗜詧猿盅兄坪宋淦?,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目標。
看到這樣的報道,特朗普立馬在社交媒體發(fā)文稱,CNN和《紐約時報》是在貶低“歷史上最成功的軍事行動之一”,并堅稱“伊朗核設施已被徹底摧毀”……
這個消息很重磅,不僅民主黨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在宣傳這個事,連《華爾街日報》也在宣傳這個事。
這一消息令特朗普異常憤怒。他在社交媒體上連續(xù)發(fā)布五條帖文,強烈譴責CNN和《紐約時報》,稱它們“為了貶低我而撒謊”,并強調(diào):“他們根本沒有掌握任何事實!”
面對持續(xù)發(fā)酵的輿論風波,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也作出回應,證實相關情報屬于“絕密級別”,僅有極少數(shù)政府高層有權查閱,并透露FBI已介入調(diào)查此次泄密事件。
萊維特表示:“這絕對有必要調(diào)查清楚,因為這是涉及國家安全的絕密情報。”那么,假的屬于造謠,真的才是泄密。
她的表態(tài)進一步確認了這份質(zhì)疑打擊效果的情報確實存在,也間接表明,美國軍方對打擊成果的內(nèi)部評估與公開說法之間,存在分歧。
與此同時,特朗普宣布,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將在美東時間27日周五上午8點(中國時間為27日晚上8點)在五角大樓在此召開一場“重大新聞發(fā)布會”,旨在“捍衛(wèi)飛行員尊嚴”。
特朗普稱,參與行動的飛行員們在敵方領空連續(xù)飛行36小時,冒著巨大風險完成任務,原以為取得了“傳奇般的成功”,卻在兩天后看到CNN和《紐約時報》大肆散布“假新聞”,感到極度沮喪。
他強調(diào),這場發(fā)布會將展示“鐵證如山”的信息,以回擊媒體的不實報道。
這次風波不僅反映出特朗普政府與主流媒體之間日益惡化的對立關系,也暴露出美軍對伊朗核設施打擊效果的爭議。
隨著FBI介入調(diào)查泄密源頭,以及五角大樓即將舉行的澄清發(fā)布會,這場圍繞“真假戰(zhàn)果”的輿論戰(zhàn)或將持續(xù)升級。
問題的核心是,美國到底有沒有炸掉伊朗核設施?其實早在6月22日北京時間上午7點46分特朗普宣布行動之后,我們最關心的就是這一點。
B-2出動全景
B-2萬里轟炸伊朗福爾多,事發(fā)后就已經(jīng)根據(jù)當時掌握的材料簡要介紹過了。這里根據(jù)后續(xù)揭示的細節(jié),予以補充。
其實事后人們發(fā)現(xiàn),早在5天前的16日,30多架加油機從美國幾個空軍基地起飛,跨越美國本土和大西洋,向歐洲大規(guī)模調(diào)動,就是為了這次行動預設的先手。
當時人們還以為,這是美國為應對中東潛在風險進行的預先調(diào)動。但是當這批加油機抵達歐洲后,卻未傳出繼續(xù)東調(diào),進駐中東的進一步動向。
很快大家就把這事給忘了,還以為特朗普再次退縮了,不敢真正出兵中東,最多玩一玩“極限施壓”。
但實際上,一大批加油機進駐的是歐洲南端的西班牙、希臘,甚至大西洋東側的葡萄牙亞速爾群島特塞拉島:
亞速爾群島拉日什(Lajes)基地12架、西班牙莫龍(Moron)基地18架、希臘干尼亞(Chania)基地8架。僅這一批加油機的數(shù)量,就是俄羅斯加油機總數(shù)的3倍。
事后證明,這些加油機調(diào)動就是在為21日的軍事行動做準備:亞速爾群島的加油機,負責在大西洋東部給B2機群進行第二輪空中加油。
西班牙基地和希臘基地的加油機,為B2機群在地中海上空進行第三、第四輪空中加油。
美國東部時間21日周六凌晨0點,9架B-2轟炸機從大本營——美國中南部的密蘇里州懷特曼基地升空,2架很快轉往西,飛向夏威夷、關島,扮演幌子角色。
剩余7架保持靜默,向東跨過大西洋,經(jīng)多次空中加油,以每小時約800公里的高亞音速巡航飛行18小時后,在美東21日下午6點(德黑蘭時間22號1點30分)進入伊朗領空。
7架B-2進入亞洲大陸后,美軍的F-22和以色列的F-35戰(zhàn)機集體出動,為B-2進行隨伴護航,而整個行動出動了52架加油機。不過,伊朗防空系統(tǒng)毫無反應。
美東時間約18時40分、伊朗當?shù)貢r間周日凌晨2點10分,領航的B-2長機向福爾多(Fordow)核設施投擲了兩枚重型鉆地彈,其余6架B-2也依次進行了攻擊。
福爾多核設施位于伊朗首都德黑蘭以南約100公里處、什葉派“圣城”庫姆以北約30公里處,整座設施被包圍在伊朗革命衛(wèi)隊的一處軍事基地內(nèi)。
福爾多始建于內(nèi)賈德執(zhí)政時期,2004年開始施工,2009年9月正式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做了申報,2012年建成??偤馁Y估算為17億美元(約120億元人民幣),是伊朗最重要的核設施。
在這次打擊行動中,7架B-2共投下14枚GBU-57重型鉆地彈。6架B-2的12枚扔在了福爾多,另1架的2枚扔在了納坦茲(Natanz,位于伊斯法罕以北)的地下核設施。
另外,美國海軍核潛艇還發(fā)射30枚“戰(zhàn)斧”對陸攻擊巡航導彈,打擊伊斯法罕和納坦茲核設施。
美東時間約19時40分,所有戰(zhàn)機都離開伊朗領空。傍晚趕回白宮戰(zhàn)情室“督戰(zhàn)”的特朗普,隨即在自己的社交網(wǎng)站公告了這一事件。
特朗普宣布轟炸伊朗福爾多等三大核設施后,國際商業(yè)衛(wèi)星圖像公司也迅速公布了他們獲得的當?shù)刈钚滦l(wèi)星圖像。
Maxar公司在伊朗當?shù)貢r間22日早上9點11分拍攝的衛(wèi)星圖像顯示,福爾多所在山體的山脊線兩側,確實出現(xiàn)了兩組、各三個彈孔。
這說明12枚炸彈都是用雙彈串投的方式實施了鉆地打擊,證明美軍鉆地彈精確打擊同一點位,不是演習效果,而是具備極高的實戰(zhàn)可靠性。
一次調(diào)用七架B-2轟炸機,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B-2作戰(zhàn)打擊,也是歷史上第二遠距離的空中突襲(2001年有過從本土基地直飛阿富汗轟炸塔利班的任務)。
這次軍事行動證明,美軍仍然能夠有效維持海灣戰(zhàn)爭以來的戰(zhàn)略調(diào)度能力,90年代的軍事家底維護狀態(tài)良好。
在世界已經(jīng)習慣了菜雞互啄互扔無人機的時候,這次行動讓大家體會到了,什么叫戰(zhàn)略空軍的降維打擊。
幾個基本數(shù)字關鍵數(shù)據(jù),大部分人都搞錯了
盡管美方宣稱“福爾多已被徹底摧毀”,但來自伊朗法爾斯通訊社的現(xiàn)場外圍目擊報道卻呈現(xiàn)另一幅畫面。
記者稱在庫姆僅聽到兩次輕微爆炸聲,火焰高度不高且持續(xù)時間短,地面建筑并未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坍塌。
此外,伊朗地震監(jiān)測系統(tǒng)未發(fā)現(xiàn)大當量爆炸引發(fā)的地震波形。而幾天前卻記錄了此處的一次2.5級地震(疑似地爆)。
所以,爭議不是從24日CNN報道開始的,而是22日打擊一結束就有的。
而趕在美國國防部周五加開的新聞發(fā)布會,要呈現(xiàn)“精彩又無可辯駁”的證據(jù)前,我們還是想來一番自己的獨立分析。
首先,福爾多那座山的掩埋深度,就并非是眾口一詞的90米……根本沒有……
用“谷歌地球”軟件測量,入口處的海拔是905米、914米;彈著點為950米、956米,山脊高度約960米。
所以,從地面到山頂?shù)母叨炔睿贿^是45-50米而已……還要考慮到福爾多的隧道內(nèi)部相當高大,凈高達10米左右。
因此,從隧道拱頂?shù)缴襟w打擊面,只有35-40米……
有人質(zhì)疑,會不會福爾多有一個向下的斜坡,增大埋深?可以說,大概率沒有。
因為通道的長度并不支持如此大的坡度向下延伸。更關鍵的是,以色列早就拿到了福爾多的設計圖,對地下設施的走向、布局非常清楚:就是平的,隧洞主體和入口在一個平面上……
其次,這些天關于GBU-57的介紹與科普滿坑滿谷,可以說是滿天飛了。但是GBU-57的穿深究竟是多少?60米土層?60米山體?
網(wǎng)上關于鉆地彈GBU57的數(shù)據(jù)表述很亂,有說是能實現(xiàn)60米泥土鉆深,也有說能鉆60米混凝土、巖石。
60米土層是真的,60米山體是錯的。因為在巖土力學上,穿深實際上是有經(jīng)驗公式的。
計算顯示,GBU-57的有效鉆深,折合60米土壤等效厚度,18米混凝土厚度——
抗壓強度為5000psi(34MPa、C35等級)的鋼筋混凝土,這也符合鉆地彈經(jīng)驗公式的估算結果。
另外,其實GBU-57的重量并非13.6噸(30000磅)。美國在公布武器參數(shù)時喜歡用粗略概數(shù)。GBU-57的真實重量是大約27500磅,也就是12.5噸左右。
那么,GBU-57的實際穿深,與巖層的硬度、韌度有關。這就得搞清楚,福爾多的這座山,究竟是什么巖層材質(zhì)?
福爾多的這座山,究竟是什么山?
福爾多的山體呈現(xiàn)陡峭的山坡,表面較為裸露,沒有明顯的植被覆蓋;山體的顏色以褐色和灰色為主,頂部顏色較深。
這是黑色的玄武巖?還是灰褐色的砂巖/泥巖/頁巖?查詢了伊朗地質(zhì)資料,這一片都是安山巖。地質(zhì)年代距今約3400萬年。
安山巖(andesite)是中性的鈣堿性火山噴出巖。名字來源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名Andes。分布于環(huán)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及島弧地區(qū)。
在4000萬年前的地質(zhì)歷史上,伊朗是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是洋底沉積的巖層。
阿拉伯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擠壓封閉了波斯灣的油藏,構造隆升了土耳其-伊朗-阿富汗高原,形成了多折山脈帶地形。
最終形成了周緣被褶皺山脈圍限、內(nèi)部被斷裂切割的閉塞山間高原。
其中在伊朗西南部的扎格羅斯山脈碰撞造山帶以北,板塊碰撞擠壓,形成了與其大致平行的火山弧。地底下巖漿上涌,噴出地表形成火山,凝固后成為火山巖。
另外,伊朗北部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側也以火山巖為主,包括德黑蘭北側的群峰。主峰達馬萬德山海拔5671米,是一座死火山,為伊朗最高峰,也是整個中東最高峰。
安山巖就是造山帶內(nèi)分布最廣的一種火山巖。顏色因含礦物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常見的有灰色、綠色或褐色。
安山巖的巖質(zhì)堅硬致密,硬度較高,通常在6-7之間,具體硬度取決于礦物組成和結晶程度,并具有一定的韌性。
因此,福爾多這座山的巖體硬度高、抗壓能力強??勾驌裟芰浪銘喈斢贑35等級的鋼筋混凝土,已高于多數(shù)普通民用建筑的標準配置。
民用建筑中,常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一般在C20至C40之間,具體取決于建筑部位和設計需求:
基礎常用C25~C35,高層或地質(zhì)條件較差時可能采用C40及以上;
柱多為C25~C40,底層柱在高層建筑中可能達到C40~C60;
梁、板、樓梯多為C20~C30,大跨度或重載區(qū)域可能使用C35或更高;
極其特殊的加固混凝土,才有C100甚至C130(抗壓強度為100-130MPa)等級。這種特殊材料施工困難,不做討論。
伊朗2009年前福爾多隧洞施工的現(xiàn)場照片與施工圖紙,以色列早就發(fā)到網(wǎng)上了,可見就是普通的混凝土噴射支護層,并非網(wǎng)上傳得神乎其神的什么“超過20米厚的超級超強混凝土”。
好了,這就是目前已知的大致條件:40米厚度、火山巖折合C35等級、串投2枚12.5噸的GBU-57巨型鉆地彈,一共6個彈著點、12枚。
對于這種山體,GBU-57單次有效穿深最多只能達到18-20米,雙彈串投的鉆深可能也就35-40米,將將在穿透的邊緣。
而且有論文和實驗認為,串投的第二、三枚會在侵徹通路中偏轉,達不到理論深度。
美國人炸的口,究竟是什么口
襲擊后不到2小時,伊朗媒體就聲稱,根據(jù)消息源,福爾多核設施完好無損。僅有2枚彈藥擊中地表入口設施,未發(fā)生深層穿透、級聯(lián)坍塌或反應堆損毀。
現(xiàn)在我們知道,“僅有2枚彈藥擊中”是不可能的。衛(wèi)星圖片山6個“小小”的孔——實際上直徑有6-10米左右,就說明是鉆進去了。沒進去是大坑,進去了才是洞。
而6個彈洞的縱深幾何,這才是衛(wèi)星照片看不出來,最難猜的。即使是美軍,在無人抵達現(xiàn)場的情況下,也只能是猜。
至于伊朗聲稱的“擊中地表入口設施”,這又是什么呢?不是在山脊兩側嗎?出入口不是在平地上嗎?
其實,兩處彈著點周邊,都有地表施工痕跡。再翻查2009年的歷史衛(wèi)星圖片就明白了,這里是兩處施工支洞。這兩個彈著點并不是隨便選的。
從2009年的衛(wèi)星圖情況看,當時這兩處施工洞口,是明顯的斜井,一方面是施工便道規(guī)模足夠跑卡車,另一方面是洞口的堆土量,遠遠超出了豎井作業(yè)規(guī)模。
顯然當時伊朗是在山脊開挖兩處斜井,經(jīng)過多次盤旋折返,連通地下40多米深,加速地下工程施工進度。而在地下土方開挖完成之后,對洞口進行了封堵。
盡管從這個位置走井道,也應該是Z型的,這是走車的施工斜井。但是既然當年開了眼,就存在結構薄弱和空缺,有利于鉆地彈下穿。
當然,曲折巷道的存在,也存在引信早爆的風險。這就得專業(yè)的土工結構專家來做判斷了。這種事情,其實最難的一步是情報獲取。
而這種伊朗的絕密信息,以色列在很多年之前就拿到了?,F(xiàn)在放到網(wǎng)上的,就有施工圖紙以及施工現(xiàn)場的照片,還沒放出來的呢?
命中精度與炸藥威力
按照圖紙去制定作戰(zhàn)計劃,可以清楚知道目標的弱點,從而設計投彈地點、策略。如果什么都沒有,盲人摸象的話,那可就費勁了。
從衛(wèi)星圖可以看到,彈孔結構清晰,即便是3個臨近彈孔,也沒出現(xiàn)彼此間巖體的碎裂坍塌。
而且分布均勻,按照事先設計的精確坐標點均布命中,精度完全達到了米級。
GBU-57名為鉆地彈,是在近13噸重的彈里面只塞了2噸多炸藥,純粹靠高空投放的落地高速、自重,還有堅硬外殼砸出一個洞,鉆到地下深處再引爆。
美軍B-2轟炸機可搭載兩枚,在萬米高空投放,靠勢能轉化為動能,滑翔20公里,依靠尾部彈翼調(diào)整姿態(tài)和操控方向。最后落地姿態(tài)轉為垂直,攻頂鉆入。
鉆地彈的侵徹速度越大,侵徹深度越深。外殼采用鈷、鎳硬化的超高強度鋼,可在爆炸前承受深度穿透的極端應力。而關鍵的頭部可能采用了最重而堅硬的鎢合金。
鉆地彈80%的重量都是強化外殼結構,炸藥不到20%。內(nèi)部裝填2082公斤的AFX-757和341公斤的PBXN-114高能鈍感炸藥,戰(zhàn)斗部總裝藥2.4噸。
而且由于戰(zhàn)斗部是在密閉環(huán)境起爆,不能利用空氣中的氧氣,要自帶氧化劑,這就導致鉆地彈裝藥的能量密度受限。
在同等質(zhì)量下,AFX-757熱值相當于TNT的1.74倍,也就是說,滿打滿算一枚GBU57炸彈的爆炸當量不到4.2噸TNT,實際情況大致相當于3.5噸TNT。
GBU-57爆炸當量有限,想要合理運用,必須依靠情報,精準打擊目標薄弱點。至于說大型地下工程,想要整體摧毀,除非動用戰(zhàn)略武器,否則就干脆不要考慮這個目標。
目前的綜合估測
在搞清楚基本數(shù)據(jù),再綜合各種有利與不利因素的情況下,每6發(fā)GBU-57分為3組點位,集中連續(xù)攻擊福爾多核設施的同一處施工支洞。
雖然2發(fā)彈的鉆深數(shù)據(jù)與巖層厚度在伯仲之間,但是考慮到施工支洞處的薄弱,可以認為,在一般不利的情況下,也很有可能鉆破了40米巖層,對隧洞造成毀傷效果。
當然,在極端不利(如引信早爆等意外)的情況下,也有可能雖然沒有炸穿,但是最終的爆破應力,也能使得內(nèi)部拱頂變型、局部坍塌。
但是,地下掩體設施都是有防護隔離門閘的,就算美國攻擊的2個位置成功爆轟毀傷了,也未必能完全摧毀整個地下設施的整體結構。
伊朗方面表示,庫姆市居民夜間僅聽到微弱的爆炸聲。沒有記錄到大當量地下爆炸的地震波形。
最終爆破的6枚GBU-57,一共是20噸TNT當量,這些能量應該是在洞庫空氣中釋放的,對落點區(qū)域造成毀滅性殺傷。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命中點及附近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坍塌。
但如果伊朗的防護隔離門閘設計得當,可能地下設施仍然有不少區(qū)域沒有被毀傷,只是暫時進不去。
因為GBU-57具體的命中段,一個是支洞的盡頭,一個是中央大廳附近。
這就是目前根據(jù)已知情況進行的估測??幢本r間周五晚上美國國防部再次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會被迫公布什么“確鑿證據(jù)”吧。
難道會是如內(nèi)塔尼亞胡所說,“摩薩德的間諜已經(jīng)到了現(xiàn)場,確認了隧洞已經(jīng)坍塌”?拿出這種證據(jù),對特工的人身安全威脅有點大啊。
炸福爾多,對伊朗的影響究竟是什么?
信息顯示,在福爾多安裝的是伊朗約3000臺最新的IR-6和IR-7型離心機。分離效率是之前1、2、3、4、5型號的10倍左右,負責生產(chǎn)高濃縮鈾。
前些年,伊朗在納坦茲使用上萬臺老式離心機,甩了十年才獲得300公斤豐度3%的濃縮鈾。
在IR-6和IR-7型離心機的幫助下,2021年4月伊朗開始向提純60%豐度的濃縮鈾邁進,但生產(chǎn)速度僅為每小時9克。
這一本就緩慢的進程還屢遭以色列的干擾打擊。伊朗多處核設施先后發(fā)生爆炸和火災事故。
更令人震驚的是,2020年10月底,該國首席核科學家在首都德黑蘭郊外遭到暗殺,進一步拖慢了伊朗核計劃的步伐。
2024年11月1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聯(lián)合國安理會提交報告,指出伊朗已經(jīng)有182.3公斤豐度60%的濃縮鈾。如果進一步濃縮到90%以上豐度,差不多夠4-5枚核彈裝藥量。
▎2024年11月15日,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巴迪(右)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左二)在福爾多核濃縮廠前。
而這次引爆以色列對伊朗大規(guī)模“斬首”襲擊的原因,是國際原子能機構5月底的報告進一步認為,伊朗已經(jīng)積存了408.6公斤的60%高濃縮鈾。
這離核武器實際上還差一步——30%的進一步濃縮,但對以色列來說,已經(jīng)不可忍受地接近擁有核武器了。
以色列6月13日凌晨的突襲并非毫無征兆。6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宣布伊朗違反其核保障義務,這是近20年來該組織首次作出此類裁定。
IAEA在決議中指出,伊朗存在系統(tǒng)性運行秘密核武器計劃、積累高濃縮鈾(僅用于制造核武器)以及阻礙核查工作的行為。
核電級鈾燃料的鈾-235濃度為3-5%,簽訂伊核協(xié)議的時候規(guī)定的上限是3.67%。超過20%就屬于高濃縮鈾,但武器級需要達到90%以上。
維也納舉行的IAEA理事會會議正式認定:
伊朗違反了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下的保障義務。這一決定被視為西方國家對伊施壓的重要政治信號,并為以色列采取軍事行動提供所謂“合法性”依據(jù)。
內(nèi)塔尼亞胡稱:“我們已經(jīng)到了不歸路,除了立即采取行動,別無選擇?!边@次行動“旨在消除伊朗對以色列生存的威脅。這項行動將持續(xù)直至消除這一威脅為止”。
不過,按照伊朗這些年的生產(chǎn)速度,即使伊朗成功把鈾濃縮至60%,距離制造核武器仍相距甚遠。要達到武器級(通常需濃縮至93%以上),還需大量時間與資源投入。
據(jù)估算,按照之前的生產(chǎn)速度,伊朗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才能積累足夠制造一枚最小當量原子彈所需的高濃度鈾材料。
一顆實用化核彈的核心燃料——純鈾-235金屬球,臨界質(zhì)量約需15公斤,實際應用中則需20公斤以上。
考慮到每小時僅能產(chǎn)出數(shù)克濃縮鈾,伊朗要想實現(xiàn)“核門檻”,必須晝夜不停地運轉離心機系統(tǒng)。
相比之下,核大國更青睞效率更高的氣體擴散法。這種方法雖然投資巨大、耗電量驚人,但對于擁有強大工業(yè)基礎和技術儲備的國家而言,并非不可承受。
而且隨著氫彈技術的突破,鈾濃縮更多用于制造核扳機,使用量也大幅下降。 因此,盡管伊朗在鈾濃縮方面持續(xù)發(fā)力,但受限于技術和外部壓力,“造核”之路依舊漫長且艱難。
離譜!特朗普事前已經(jīng)通報伊朗“求原諒”?
而更現(xiàn)實的打擊就是,以色列會同美國,已經(jīng)把伊斯法罕(前期)、納坦茲(中期)和最關鍵的福爾多(后期)三大核設施都嚴重毀傷了。
6月13日以色列轟炸了納坦茲的變電系統(tǒng)與廠房,據(jù)報讓上萬臺正在工作、用于初期分離的離心機突然斷電,受到嚴重損傷。
6月22日,美國出手炸了福爾多的山體隧洞,也就是最新的IR-6和IR-7型離心機的工作基地。另外順帶也炸了納坦茲的地下部分,至于毀傷效果如何,目前還見仁見智。
當時這批離心機已經(jīng)停機,與納坦茲的轟炸效果差異,就相當于搖晃正在工作與停機保護的機械硬盤,損傷差異還是很大的。
另外,美軍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實施空襲之后,一場圍繞“是否提前通報伊朗”的爭議迅速浮出水面。
最初,這一說法聽起來荒誕不經(jīng)——誰會在戰(zhàn)前主動向敵人透露打擊計劃?然而,隨著衛(wèi)星圖像的陸續(xù)公布,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這并非謠言,而是真實發(fā)生的戰(zhàn)略操作。
衛(wèi)星圖像顯示,在襲擊發(fā)生前兩天(6月19日至20日),福爾多核設施入口附近出現(xiàn)了異?;顒樱捍罅靠ㄜ嚲奂谒淼揽谥車?,并有重型機械正在進行填土封堵作業(yè)。
這一行為被廣泛解讀為伊朗方面已提前預判美軍將發(fā)動襲擊,并采取了緊急應對措施,包括轉移關鍵物資、加固設施入口等。
《華盛頓郵報》進一步援引圖像分析指出,當時至少有16輛卡車從福爾多駛出,另有數(shù)臺裝載機與挖掘機在現(xiàn)場作業(yè),對隧道入口進行土方封堵。
此舉意在減少空襲可能引發(fā)的沖擊波擴散與放射性物質(zhì)泄漏,降低打擊效果的可視程度。
中東研究媒體Amwaj報道,美國政府確實在行動前通過某種渠道向德黑蘭傳遞了信息,強調(diào)不尋求全面戰(zhàn)爭,僅對特定目標實施打擊。
雖然具體溝通方式尚不清楚,但結合衛(wèi)星圖像與伊朗的應對動作來看,伊朗確實做出了快速反應,顯示出高度警覺。
更令人震驚的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伊朗高級官員向路透社證實,美軍此次目標明確且有限,僅針對核設施,不涉及軍事指揮或民用系統(tǒng)。
他還透露,大部分高濃縮鈾已在襲擊前被秘密轉移至未知地點,這也解釋了為何現(xiàn)場未檢測到明顯輻射釋放。(編者注:據(jù)央視新聞消息,當?shù)貢r間6月26日,美國防長皮特·赫格塞思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沒有已知情報表明伊朗轉移了濃縮鈾,關于伊朗提前轉移濃縮鈾的說法缺乏情報支持。)
這種“戰(zhàn)前通報”行為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極為罕見。按理說,軍事打擊前的情報保密是基本準則,而特朗普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提前釋放攻擊信號,還試圖與敵對方達成某種“默契”。
更荒唐的是,有報道稱特朗普甚至承諾“只打核設施”,并希望伊朗“別生氣、別動手、別反擊”。這種做法顯然違背常規(guī)軍事邏輯,也超出了許多人的理解范疇。
但這恰恰符合特朗普一貫的“極限施壓+交易思維”風格——他習慣于將一切外交與軍事行為都轉化為可談判的籌碼,即便是在開火前也要給對方一個“臺階下”。
盡管外界對此舉評價兩極分化,但從結果看,伊朗并未做出激烈回應,局勢也未立即升級為全面沖突。這場由白宮主導的“精準打擊+政治喊話”組合拳,或許正是特朗普式外交最極致的一次演繹。
也就是說,6月19日,美國已經(jīng)通知伊朗要炸福爾多,具體時間不透露而已罷了。伊朗能做的,就是緊急轉移400公斤60%濃度的寶貴核材料,以及用土石方封堵福爾多洞口,以減少損失。
正如伊朗外交部發(fā)言人巴加埃6月25日的承認,該國核設施在美國的空襲中“嚴重受損”。巴加埃在接受采訪時拒絕透露細節(jié),但承認美國B-2轟炸機使用掩體炸彈進行的空襲造成了重大損失。
巴加埃說,“我們的核設施遭到嚴重破壞,這是肯定的?!蹦敲?,具體有多嚴重,還是來等北京時間6月27日周五晚上,美國國防部的新一輪新聞發(fā)布會吧,看看能爆出什么新信息。
最后回到CNN、紐約時報報道的美五角大樓國防情報局初步戰(zhàn)斗損害評估(BDA):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軍事打擊并未摧毀伊朗核計劃的核心部件,很可能只會使其核計劃推遲幾個月。
離心機基本“完好無損”。估計伊朗核計劃可能在“數(shù)月”內(nèi)恢復運行,最短需要1-2個月,最長則不到一年。
評估報告稱,福爾多一些基礎設施遭到破壞,但整體并未遭到破壞。這是一份初步情報評估,用情報術語來說,屬于“低可信度”,估算于襲擊以來獲得的衛(wèi)星圖像和信號情報。
而以色列方面的評估,則認為,伊朗核計劃遭受了嚴重、廣泛且深刻的損害,使其進度“倒退了數(shù)年”。
其實綜合起來,這些評估評價與我們的分析也并不矛盾,大同小異,只是各方在遣詞用句上略有區(qū)別而已。
下一步的美以伊博弈
現(xiàn)在,美國通過轟炸伊朗關鍵核設施,已經(jīng)成功迫使伊朗重回談判桌。那么,談判目標就是美國一直堅持、而伊朗一直拒絕的——徹底放棄一切形式的鈾濃縮。
因為伊朗的400公斤60%豐度濃縮鈾已經(jīng)轉移了,而且伊朗還有1021公斤20%豐度的濃縮鈾。這批核材料就是美國要逼迫伊朗必須交出來的。
短期看,這次空襲確實讓伊朗核計劃遭遇重創(chuàng)。然而,從長期角度來看,這次打擊是否能真正阻止伊朗走向核門檻,目前仍難以判斷。
伊朗此前已在測試更先進的IR-8與IR-9型離心機,提純效率遠超舊型號。一旦伊朗決定全面“沖刺核武器”,完全可以在隱蔽地點重建鈾濃縮能力。
正如分析指出——伊朗的核能力既然能夠第一次發(fā)展出來,就有可能第二次更快、更隱秘地重新生長。
這也意味著,即便美軍和以色列成功延宕了當前進程,只要伊朗決心未變,未來仍將面臨更大挑戰(zhàn)。如果伊朗選擇將核活動徹底轉入地下、分散部署,美國恐怕不得不長期介入中東事務,扮演“滅火隊長”的角色。
眼下,這場沖突究竟是新一輪外交談判的開端,還是又一場深陷泥潭的中東困局,各方都尚未有明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伊朗核問題遠未終結,反而可能迎來更加復雜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