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06 來源:概日凌云網作者:Sherry丶
我的勞動觀
石化行業(yè)從不是“笨重粗”,而是“精新?!?。只要耐得住性子,打磨好技藝,照樣能在管廊叢林里闖出自己的天地。
——蘇燦
“我來廣東17年了,這里包容、實在、充滿激情,我和團隊是在這里成長起來的?!?月15日晚,身穿工作服、佩戴三枚勛章的蘇燦,站在第二屆“粵講粵精彩”理論宣講比賽的舞臺上,用29年的奮斗故事,詮釋了新時代石油工人的硬核擔當。蘇燦是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州石化”)運行二部生產監(jiān)督。29年來,他以30本磨損的筆記記錄技術攻堅的日夜,用45項創(chuàng)新攻關和10余項“金點子”實現年增效超3000萬元,從普通操作工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詮釋了新時代石油工人“干是前提,也是結果”的勞動哲學。
三十本筆記煉就“裝置百科全書”
1996年,技校畢業(yè)的蘇燦初入煉油廠時,父母叮囑他“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到了廠里,他每天跟在車間老師傅身后捧著筆記本,不停地寫寫畫畫——設備的性能、特點、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他通通記下來,畫滿30本設備筆記。后來,當蘇燦不再捧著他的筆記本時,師傅問道:“小蘇,你的筆記本呢?”蘇燦指了指自己的腦袋:“以前懂得不多,得時時刻刻寫下新知識,現在要盡快記在腦袋里?!本瓦@樣,蘇燦將裝置1000余條管線流程牢牢地記在腦海里。
2008年,蘇燦成為惠州石化安全負責人后,因一次驚險的油氣泄漏事故萌生研發(fā)遠程操作系統(tǒng)的想法。“有一次值班,突然‘砰’的一聲巨響,一團白霧瞬間彌漫,高溫高壓含氫的油氣泄漏了?!彼蛶煾淀斨瘫堑臍馕叮跐饷艿挠挽F中,爬到了30多米高塔。任何一點火星,都有可能引發(fā)爆炸。最終,他們在反應器頂部找到了泄漏點,成功排除了險情。
“今天的大亞灣擁有最先進的設備,如果能開發(fā)一套遠程操作系統(tǒng),事故狀態(tài)下不需要人去現場處置,該多好呀?!碑斔鷪F隊提出這個想法時,大家直搖頭:“全國都沒聽說過,整個系統(tǒng)有幾百臺設備,怎么設計?怎么串聯?怎么理順?”面對團隊質疑,他帶領成員日夜攻堅,白天現場排查問題,晚上繪圖設計,半年后成功研發(fā)出全國首套“事故狀態(tài)下現場無人操作系統(tǒng)”,使惠州石化躋身行業(yè)前列。
從“不可能”到行業(yè)首創(chuàng)
作為惠州石化物料平衡中心的重點裝置,加氫裂化裝置的安全生產與優(yōu)化運行是蘇燦的工作核心。他每日清晨第一件事便是通過生產運行系統(tǒng)監(jiān)控裝置狀態(tài),結合上下游需求精準指導班組優(yōu)化操作。面對停工檢修時反應器卸劑自燃的行業(yè)難題,他創(chuàng)新提出反應器出入口充氮、適時調節(jié)各床層充氮量等方法,確保卸劑全過程安全、高效完成。
2014年至今,他主導實施的106單元分餾塔降壓操作、空氣預熱器改造等十余項“金點子”持續(xù)釋放效益。比如,全國石化行業(yè)油品餾程調整,全靠老師傅的操作經驗,時間長、效率低、成本高。為了又快又準地調整出高質量油品,他和團隊將大量的油品化驗分析數據輸入電腦,進行海量的計算和反復地模擬。經過數百輪的測算,推導出“分餾系統(tǒng)產品調整操作法”,以數據建模進行科學調整、采樣分析,確保產品一次合格,將油品餾程調整時間從大半天壓縮至4小時,站上國際技術前沿。
2023年蠟油加氫裂化裝置化工型改造中,他帶領團隊在2個月內完成催化劑、設備、流程的全方位升級,使石腦油收率提升10個百分點。其“小改進撬動大效益”理念更體現在柴油低溫熱回收項目上——通過增設蒸汽發(fā)生器,將280℃柴油余熱轉化為1.0MPa并網蒸汽,實現年增效480萬元。這些從車間萌芽的創(chuàng)新,最終都成長為驅動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技術引擎。
“流程熟于心,才準摸閥門”
在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方面,蘇燦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培訓體系:“典型案例示范法”中,2018年分餾塔波動事件因其典型性成為核心教學標本,通過剖析事件過程幫助學員掌握復雜工況的應對邏輯;“模擬仿真訓練法”依托數字化平臺還原生產場景,而“崗位實地培訓法”則強調“先背管線再摸閥門”的遞進式訓練,要求徒弟將千余條管線流程爛熟于心后再操作設備,這種“流程筑基”的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跟崗學習的碎片化弊端。
作為創(chuàng)新工作室?guī)ь^人,他秉持“對內共享、對外脫密”原則,既通過技術研討激發(fā)團隊創(chuàng)新活力,又嚴格保護核心技術;當培養(yǎng)的技師在全國技能大賽獲獎時,他感受到石油人精神傳承的莫大欣慰。這種以身作則的管理方式——施工監(jiān)護時講解安全要點,儀表維修中傳授配合技巧,設備檢修時開展技術交底,使班組先后獲評“惠州市先進集體”、中國海油“紅旗班組”等榮譽,真正實現了“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的人才培養(yǎng)閉環(huán)。
(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王艷 通訊員王震 胡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