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轶就参加个发布会,怎么就被全网追着问“鼻子到底动没动刀”?这事儿说起来挺魔幻的——前几天她穿个浅色长裙站台上,就因为脸看着跟以前不太一样,宋轶鼻子直接冲上热搜,评论区跟炸开锅似的,有人拿旧照对比,有人猜她偷偷隆鼻,甚至还有人说“整个脸都僵了,肯定打了不少针”。咱普通人化个妆换个发型都有人问“你是不是瘦了/胖了”,明星这张脸,简直就是被架在放大镜上过日子,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被扒出八百字小作文。
先说说现场那几张引发争议的照片。宋轶那天穿的浅色连衣裙,本身就显单薄,加上她最近确实瘦了不少,站在台上骨头架子都能瞅得清清楚楚。跟以前那种脸上有点肉、看着圆润温婉的样子比,现在颧骨瞅着更高了,苹果肌那块儿也显得“充实”——注意啊,这“充实”可不是说胖了,是瘦得脸上肉少了,骨头轮廓更明显,苹果肌那块儿没以前饱满,反而显得有点“突兀”。下颌线也比以前锋利,就跟拿尺子画出来似的,线条太硬。
就因为这几个变化,吃瓜群众的“医美雷达”瞬间响了。评论区里各种声音都有:有人截图对比她几年前的照片,说“你看以前鼻子多秀气,山根不高不低刚刚好,现在山根瞅着更挺了,鼻翼好像也宽了点,肯定动了”;还有人更细致,“她笑起来的时候,苹果肌那块儿有点僵,不像以前那么自然,是不是打了玻尿酸?”;甚至有脑洞大开的,“我怎么觉得她现在有点像易梦玲?俩人是不是同一个医生?这审美越来越像了”。咱说句实在的,网友这观察能力,不去当侦探真是屈才了,连“撞脸”都能跟医院扯上关系,这联想能力也是没谁了。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猜测,宋轶倒是没像有些明星那样冷处理,直接出来回应了,个字:“大家放心,只是换了个新的化妆老师?!?#36825话听着简单,但仔细琢磨琢磨,还真有道理。你想啊,化妆这事儿,在咱这儿可是被称为“亚洲邪术”的,不是吹的。有些化妆师手艺牛到啥程度?你妈站你面前都认不出你,这叫“换头”不是夸张。以前的化妆师可能擅长把她往古典温婉那挂整,眼影腮红都偏柔和,显得脸圆润;新化妆师可能走的是“骨相美”路线,修容打得重,高光阴影一折腾,颧骨、下颌线立马就“支棱”起来了,看着就像做了医美似的。
当然了,光赖化妆师也不公平。宋轶最近那身形,瘦得跟一阵风就能吹跑似的,以前脸上有点婴儿肥,现在肉少了,骨头自然就更明显。咱普通人减肥瘦个十斤,脸都能小一圈,颧骨高了、下颌线清晰了太正常了,更别说明星为了上镜好看,对身材管理比咱狠多了,瘦下来脸上轮廓变样,这不很合理吗?
还有现场那灯光,也得背点锅。发布会那种场合,灯光都是舞台灯,一般从上往下打,底下的补光要是没跟上,脸上的阴影就特别重。宋轶那天估计就是赶上这情况了,鼻子那块儿阴影深得跟画了个假鼻子似的,远看可不就像鼻翼宽了、山根变了嘛。你翻她最近的生活照看看,私下里穿个休闲装,素面朝天或者淡妆,鼻子还是那个鼻子,脸也没僵,跟以前没啥大区别。说白了,就是现场灯光+瘦了+新化妆师风格突变,仨因素凑一块儿,才让大伙儿产生了“她整容了”的错觉。
但话说回来,网友这“看图说话”的本事,真不是一般的强。咱普通人要是发张自拍,角度没找好、光线不对,都有人评论“你是不是胖了”“怎么憔悴成这样”,更别说明星了,她们的脸就跟公共财产似的,被全网盯着看。今天眼角多了条细纹,明天腰围粗了一厘米,都能被拎出来讨论半天。你说这压力大不大?换谁天天被这么盯着,不得焦虑啊?
为啥明星的脸这么“值钱”?因为在很多人眼里,明星就是“美的标杆”。你长得好看,身材好,才能当明星;要是脸垮了、身材走样了,那就是“不敬业”“不爱惜羽毛”。这种观念一出来,明星能咋办?只能拼命维持那张脸,有的甚至真去动刀子、打医美,就为了镜头前那几秒的“完美”。时间长了,“医美”都快成娱乐圈的“隐形KPI”了,好像你不做点微调,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这行的。
就像之前有个女明星,参加活动被拍到脸有点肿,立马就有人说“肯定是打了玻尿酸没吸收”;还有个女演员,因为角色需要增肥,结果被骂“自甘堕落,连身材都管理不好”。你说这叫什么事儿?胖了不行,瘦了脸变样也不行,不胖不瘦但长了点皱纹,还是不行。合着明星就得当个不会老、不会变的“假人”?
宋轶这次被骂,其实也跟这风气有关。大伙儿习惯了她以前那种“江南美人”的样子,柳叶眉、杏核眼,脸上肉肉的,看着温柔又无害。结果这次突然换了个“骨相凌厉”的风格,跟心里的“宋轶”对不上号了,就觉得“她肯定动了”。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其实挺害人的。咱普通人换个发型都有人说“你不适合这个”,明星换个妆容风格,咋就成“整容实锤”了?
好在宋轶没藏着掖着,直接出来说“换化妆师了”,这态度挺敞亮。换作有些明星,可能就删评论、关评论,或者发个律师函说“造谣”,反而越描越黑。她个字,既解释了原因,又没跟网友硬碰硬,还顺带夸了新化妆师(虽然没明说,但潜台词是“我化妆师牛”),情商挺高。
更有意思的是,没过两天,央媒还点名提了她。人民文娱发了篇文章,说宋轶演的角色黎霜“高光点是不怕困难”,字里行间都在夸她面对困难不逃避的态度。这可不就是在挺她嘛——面对全网质疑,她没慌,没躲,大大方方解释,这种心态跟角色里的“不怕困难”正好对上了。央媒这一发声,之前那些喊着“整容”的声音,明显就小多了。
其实说到底,明星也是人,她们的脸会随着年龄、体重、妆容、灯光变,这太正常了。咱普通岁的脸岁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啊。凭啥要求明星永远保持一个样?再说了,演员靠啥吃饭?靠脸吗?不全是吧,还得靠演技,靠角色。宋轶这些年演了不少好角色,《伪装者》里的于曼丽,又美又飒;《庆余年》里的范若若,温柔又聪明;这次新剧里的黎霜,听说也是个挺有韧性的角色。这些角色难道是靠“鼻子挺不挺”“苹果肌饱不饱满”撑起来的?肯定不是,是靠她琢磨角色、演出来的。
可现在的问题是,大伙儿好像更愿意盯着明星的脸,而不是她们的演技。打开热搜,“XX瘦了”“XX胖了”“XX脸僵了”永远比“XX新剧演技炸裂”热度高。这种风气真挺畸形的——演员的本职是演戏,不是当“行走的画报”;观众看剧,是看故事、看角色,不是拿着放大镜看演员的五官。
就拿宋轶这次来说,她参加发布会是为了宣传新剧,结果全网注意力全在她鼻子上,新剧叫啥、角色是啥,没几个人关心。你说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咱吃瓜归吃瓜,也得有个度吧?人家化个妆、瘦个身、灯光不好看,就非得往“整容”上扯,这不是给人添堵吗?
而且这种风气不光害明星,还害咱普通人。你天天刷到“明星颜值崩塌”“XX医美前后对比”,时间长了,是不是也会对着镜子琢磨“我是不是该割个双眼皮”“我这脸是不是太圆了”?这就是“容貌焦虑”啊,被网络上这些放大镜似的审视给逼出来的。咱普通人本来活得好好的,结果被这些信息一轰炸,也开始焦虑自己的脸,这多不值当。
话说回来,宋轶这事儿也算是个提醒:咱看明星,能不能别光看脸?多看看她们在戏里怎么把角色演活,多听听她们对作品的理解,这才是对演员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时间的尊重。毕竟,一张好看的脸可能会过时,但一个好角色,能记一辈子。
所以啊,与其盯着宋轶鼻子尖那点阴影,猜她到底动没动刀,不如等她新剧开播,看看黎霜这个角色到底怎么样。要是演得好,咱就夸她演技;要是演得一般,咱就提意见。至于鼻子宽不宽、脸僵不僵,真没那么重要。你说呢?
關(guān)于我們|版權(quán)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bào)電話:010-84151598 | 網(wǎng)絡(luò)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bào)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dāng)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