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9 月 3 日的成都,社交媒體上突然掀起一陣 “偶遇熱潮”—— 從玉林路到望江樓公園,不少網(wǎng)友的鏡頭里意外闖入了兩個熟悉的身影:竇文濤與魯豫。“剛在玉林路看到竇文濤了,身邊跟著攝制組!”“魯豫在望江樓公園喝茶,還和李伯伯聊得很開心!” 一條條帶著圖片的帖子迅速傳開,評論區(qū)里滿是好奇:“這是來錄節(jié)目嗎?”“求偶遇路線!”
網(wǎng)友 “紅豆奶茶” 的帖子格外熱鬧,她在望江樓公園拍下了一組照片:鏡頭里,竇文濤穿著休閑的深色外套,一手搭在石桌邊緣,正側(cè)耳聽身邊人說話;魯豫則穿著淺色上衣,手里握著茶杯,笑容溫和。兩人對面坐著的,是成都觀眾熟悉的李伯清,還有一位戴著眼鏡、氣質(zhì)儒雅的男士 —— 后來大家才知道,他是成都小酒館主理人史雷。照片里,翠綠的竹林作背景,不遠處的薛濤紀念館隱約可見,攝制組的工作人員正輕手輕腳調(diào)整設(shè)備,生怕打擾這桌人的談笑風生。“當時就覺得這桌人氛圍特別好,聊得特別投入,”“紅豆奶茶” 在帖子里寫道,“走近了才認出是竇文濤和魯豫,趕緊悄悄拍了幾張,沒好意思打擾?!?沒想到,這組照片還吸引了望江樓公園官方小紅書號前來互動,留言里滿是熱情:“歡迎《圓桌派》來望江樓公園擺龍門陣!翠竹、清茶配家常話,這才是成都的味道,期待節(jié)目上線!” 評論區(qū)里,網(wǎng)友們的期待更直接:“現(xiàn)在去望江樓還能偶遇嗎?”“求節(jié)目組透露下一站!”隨著網(wǎng)友們的熱議,紅星新聞記者也很快確認了消息:竇文濤與魯豫此行,正是為了錄制《圓桌派》,而 9 月 3 日的這場 “公園茶話會”,是他們特意邀請本地文化嘉賓打造的特色環(huán)節(jié)。據(jù)了解,為了讓節(jié)目更有成都煙火氣,兩人提前請嘉賓推薦室外聊天地點,史雷便想到了望江樓公園 —— 這里不僅有 “竹影婆娑” 的雅致景致,更藏著成都人 “泡茶館、擺閑龍門” 的生活習慣,恰好契合《圓桌派》輕松聊、深入談的風格。
當天在公園里,四人圍坐在石桌旁,面前擺著蓋碗茶,話題從薛濤的詩詞聊到成都的茶文化,再到如今年輕人喜歡的休閑方式,偶爾還會有路過的游客認出李伯清,笑著打聲招呼,他也會笑著點頭回應(yīng),絲毫沒有距離感。攝制組的工作人員也格外 “接地氣”,沒有封閉場地,只是在周圍輕輕架設(shè)設(shè)備,盡量不影響其他游客,偶爾還有好奇的小朋友湊過來,工作人員會溫柔地引導(dǎo),讓整個拍攝過程顯得格外輕松。離開望江樓公園時,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成都街頭的燈光開始亮起,帶著初秋的溫柔。作為成都小酒館主理人,史雷提議帶兩人走一走自己平時常逛的路線,來一場 “成都式 citywalk”—— 沒有刻意規(guī)劃的網(wǎng)紅打卡點,只有充滿生活氣息的老街小巷。從公園附近出發(fā),他們沿著路邊的小店慢慢走,遇到別致的文創(chuàng)店,會推門進去逛一逛,竇文濤拿起一個印著熊貓的書簽,笑著和魯豫討論 “這個送給朋友應(yīng)該很合適”;路過一家精釀啤酒館,老板認出他們,熱情地遞上兩杯試飲,兩人嘗了一口,都點頭說 “口感很清爽,有成都的夏天味道”;走得有些餓了,看到路邊擺著缽缽雞小攤,史雷熟稔地和老板打招呼,點了幾串經(jīng)典的藤椒味,三人站在路邊,飛快地吃著,辣得輕輕吸氣,卻又忍不住多拿兩串,引得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
這場隨性的漫步,最后停在了玉林西路的小酒館老店門口。此時晚風正好,路邊的梧桐葉輕輕晃動,小酒館的燈牌亮著暖黃的光,不少路過的人正對著門口的招牌拍照。竇文濤找了個臺階坐下,看著來往的人群,突然輕輕哼起了趙雷的《成都》:“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熟悉的旋律配上眼前的場景,連魯豫都忍不住跟著輕輕哼唱,一旁的史雷則笑著拿出手機,記錄下這一幕。在溫柔的晚風中,在街頭的煙火氣里,竇文濤與魯豫結(jié)束了 9 月 3 日的拍攝。據(jù)記者了解,這場充滿成都特色的錄制還在繼續(xù) ——9 月 4 日,兩人將與建筑師劉家琨、作家王笛匯合,繼續(xù)一場圍繞 “成都城市變遷” 的 citywalk,去探尋老街區(qū)里的新故事;而在這之后,他們還可能前往青城山,在山林間繼續(xù)這場關(guān)于成都的深度對話。對于成都觀眾來說,這場 “家門口的《圓桌派》” 充滿了期待:既有熟悉的本地嘉賓,又有接地氣的聊天場景,更重要的是,能通過鏡頭,讓更多人看到成都除了網(wǎng)紅標簽之外,那些藏在茶館、老街、小酒館里的真實生活氣息。就像一位網(wǎng)友說的:“看著他們在望江樓喝茶、在街頭吃缽缽雞,突然覺得成都的煙火氣,就是這樣藏在這些不經(jīng)意的日常里,期待節(jié)目播出,看看他們眼里的成都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