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剛剛落下帷幕,就有很多網(wǎng)友按捺不住,開始翻查受邀嘉賓名單,結(jié)果翻來覆去地看,竟然連一個流量明星的影子都沒找著!
要知道,平日里不管是大型晚會還是各類活動,主辦方都熱衷于請流量來撐場子,甚至很多影視作品也都是“先看流量,再看演技”。
畢竟這些明星粉絲基數(shù)大、話題熱度高,只要一出場,自帶流量與關注。
可到了閱兵這種國家級別的重大場合,他們卻連個動靜都沒有,更別說之前還有不少流量藝人被央視公開點名批評。
于是,問題來了,閱兵為什么偏偏不請流量明星?
01 人不紅,演技卻“紅”得很!今年的閱兵儀式精彩紛呈,各界杰出代表紛紛受邀前來,共同見證這場震撼人心的盛典。
體育界的代表自然不在話下,鄭欽文帶傷出席,馬龍等人一個個挺直腰板,臉上寫滿了激動與自豪。
陳夢得知自己被邀請后,第一時間在多個社交平臺分享喜悅,還連夜拜師學習化妝,就為了以最佳狀態(tài)亮相。
演員杜江也是受邀嘉賓之一,激動得凌晨就跑到天安門廣場附近轉(zhuǎn)悠,還被記者撞見,順勢做了一個小采訪。
商界大佬雷軍也特別重視這次機會,特意打扮了一番,還戴上了自家研發(fā)的AI眼鏡,一大早就興高采烈地出門了。
白天的閱兵儀式已經(jīng)令人熱血沸騰,晚上的慶典晚會更是精彩紛呈。
劉敏濤在《永遠的番號》中飾演的母親一出場,便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
那句“莫欺我中華無肝膽,母親膝下百萬兵”一出,不少觀眾直呼“聽得我頭皮發(fā)麻”。
尤其是她背著一個小戰(zhàn)士,輕聲細語地問名字時,身體微微顫抖,眼中含淚,卻始終沒有讓淚水落下。
當時就有很多人感慨,真正的好演員不需要刻意煽情,一個微小的動作就能觸動人心。
還有宋春麗老師,她飾演的是南京大屠殺中的幸存者,與犧牲的哥哥隔空重逢。
兄妹“重逢”的那一刻,她幾乎是哭著告訴哥哥。
如今中國已經(jīng)強大,沒人敢欺負我們了,老百姓也不用再逃難了,還讓哥哥看看自己的后代。
其實,她給哥哥看的不只是自己的后代,更是無數(shù)像她哥哥一樣犧牲的戰(zhàn)士們所守護下來的人們的后代,是撐起中國未來的脊梁。
不少觀眾看完后都感動得熱淚盈眶,有人甚至第二天都沒緩過神,一想起宋春麗老師的表演就忍不住眼眶濕潤。
不過也有人疑惑,如此重要的場合,為什么一個流量明星都沒有?白天不請可以理解,但晚上不正是“明星”施展才華的舞臺嗎?
但我們可以仔細想想,像這種紀念國家大事的活動,邀請的必定是那些真正有實力、能傳遞正能量的藝人。
無論是白天受邀的運動員,還是晚上的演員,哪一個不是靠實力和努力為國家爭光、為藝術添彩?
而那些所謂的“流量”,尤其是曾被央視批評的明星,要么臺詞都說不利索,要么頻繁爆出耍大牌、偷稅漏稅等負面新聞。
他們憑什么出現(xiàn)在這種莊重嚴肅的場合?
有些流量明星的空洞程度,甚至到了被央視點名的地步。
比如最近和經(jīng)紀公司鬧得不可開交的趙露思。
她在幾年前宣傳電視劇《胡同》時,竟然連建國和建黨的基本歷史概念都分不清楚,還把建交60周年說成了40年!
雖然從某種角度看,明星可能在文化知識上不如普通人,但這些基本的歷史常識還是應該掌握的吧?
更何況,她宣傳的《胡同》本身就與這些歷史背景密切相關,當時她這種“無知”加“不敬業(yè)”被網(wǎng)友批評得體無完膚。
再比如王一博的“葉先生事件”也堪稱典型。
他在宣傳電影《無名》時,面對觀眾關于角色理解的提問,竟表示“沒什么好說的”。
一般演員拿到一個角色,都會深入挖掘角色背景、時代背景,甚至會寫人物小傳。
他那句“沒什么好說的”到底是高冷,還是根本沒做功課?
后來王一博還多次被曝出“寫錯別字”“省市不分”等問題,導致演藝資源大幅下滑。
還有因《山河令》大火的張哲瀚,也被爆出參加涉及敏感歷史背景的聚會。
央視點名批評他忘記歷史、傷害民族感情,稱其德行不配。
至于古裝劇中不背臺詞、用數(shù)字代替,以及歌手假唱等現(xiàn)象更是屢見不鮮。這類“流量”雖然熱度高,但無法起到正向引導作用。
閱兵現(xiàn)場的嘉賓都是抗戰(zhàn)時期的英雄部隊,他們所舉的每一面功勛戰(zhàn)旗背后,都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和平。
作為國家最高規(guī)格的儀式,每一位受邀嘉賓都必須經(jīng)過層層篩選與審查,才能獲得那張珍貴的邀請函。
由此可見,流量明星之所以無緣閱兵,是因為他們追求個人熱度和商業(yè)利益,與閱兵所倡導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精神格格不入。
一旦這些“流量”爆出負面新聞,勢必會影響閱兵儀式的莊嚴與神圣。
與其邀請那些熱度高卻缺乏責任感的明星,不如從根本上杜絕風險,只邀請抗戰(zhàn)老兵、科研人員等真正能傳遞正向價值的人。
其實不光閱兵,在所有國家級別的重大場合,主辦方在選人時都不會看對方是不是偶像、有沒有流量,而是看是否能引導社會風氣向好發(fā)展。
比如多次登上春晚舞臺的韓紅,多年來堅持做公益,早已成為公眾信任的代表。
在捐款風波頻發(fā)的背景下,不少人捐款時只認韓紅。
在一些重要場合邀請像韓紅這樣的藝人,不僅能給予他們更多曝光機會,也能為他們的“正向形象”增添光環(huán)。
因此,閱兵不請流量明星,并不是排斥他們,而是要告訴所有人:什么樣的人才是值得我們追隨的“星”。
關于我們|版權(quán)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