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9月5日電(張益聰 許倩汝)9月,西藏那曲的天然草場,風吹草低見牛羊。在這片電網(wǎng)難以觸及的草原,有一段起自2021年浙江電力援藏的故事,訴說著一臺手提箱大小的設備被馱上牛背,隨牧民遷徙,改善游牧生活的點點滴滴。
浙江援藏人員給牧民放牧的牦牛綁上“移動式光儲一體微電站”設備。毛一豐 供圖
今年8月,國網(wǎng)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紹興供電公司(下稱:紹興電網(wǎng))的援藏人員高森和楊智海到達那曲,在海拔4500米的鄉(xiāng)道上顛簸3小時后,他們找到了牧民阿嘎的放牧點,并受到了阿嘎一家的熱烈歡迎。
阿嘎一家的熱情,一半來自熱情好客的本性,另一半源自于這座便攜式的電站——移動式光儲一體微電站(下稱:“微電站”)。
“過去帳篷里只有酥油燈,火苗弱得像顆星子,娃娃想看書都難。”阿嘎道出了游牧生活的不易,除此之外,入夜的草原在美麗的星空下,還潛藏著熊、狼出沒的危險。
如今,阿嘎以往的生活憂思、入夜焦慮都消解了大半?!坝辛穗姾玫煤埽 卑⒏碌钠拮痈辽0驼溥€補充道,帳篷里能用冰箱后,牛奶和酥油再也不怕壞了,而她的欣喜還不僅于此。
游牧點帳篷在夜晚發(fā)出光亮。毛一豐 供圖
“等存滿一冰箱牛奶和酥油,就能送到鎮(zhèn)上賣了?!备辽0驼溲壑腥恰澳撩裰赂?、日子紅火”的閃光。只因一整個夏秋的放牧,讓草原的水草豐美,變?yōu)榕Q虻哪趟渥?、膘肥體壯——這是他們全家的指望。
為了保障這份希冀,高森、楊智海趕在9月末牧民轉場至冬季草場之前,為阿嘎一家細致地檢查“微電站”。
“這套設備是專為高原環(huán)境設計的第三代產品,儲能裝置輕便耐用,牦牛就能輕松馱運。”楊智海介紹稱,它精準地解決了游牧生活的痛點——既滿足照明、小型家電使用,又完美適配轉場運輸。
告別阿嘎一家后,草原上的太陽即將落下。在陷入夜色的沉寂之前,高森一行再度啟程,尋著一處光亮和一縷飯香,找到了牧民加德的臨時小店。
“去年轉場時,我發(fā)現(xiàn)路過的牧民總缺些小東西?!奔拥碌哪X子活泛,自從有了“微電站”,他不僅想著自己點亮帳篷、燒煮茶水,還想著為他人帶來便利——于是,加德的移動小店,就此開門營業(yè)。
“白天的電能存起來,晚上隨時能給需要的人燒口熱的?!备呱蜅钪呛R姷郊拥聲r,他正一邊煮面一邊說:“晚上,帳篷亮亮的,牧民多多的,野獸遠遠的?!?/p>
聽著加德的話,高森一行笑著落座。臨行前,加德用電動打茶機制作了酥油茶,暖意從胃里直抵心間,讓高、楊二人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牧民使用“移動式光儲一體微電站”制作酥油茶。毛一豐 供圖
自2021年紹興電網(wǎng)發(fā)起“牦牛背上的電站”援藏項目,從需要笨重支架、安裝復雜的第一代產品,到如今牦牛就能輕松馱運、即插即用的第三代,三代產品升級背后,是援藏志愿者與牧民間一次次的互訴衷腸。
這些年來,上述項目團隊19次往返于紹興與那曲之間,累計行程超過15萬公里。目前,“牦牛背上的電站”已經走進105頂游牧帳篷,成為遼闊草原上溫暖、可靠的守護。(完)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