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水面又被鎂光燈點亮了。只要是懂行的人都知道,九月的水城,空氣里都帶著膠片味兒。電影節(jié)一開,誰想爭一口氣,誰想刷存在感,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
今年也不例外,砍妹來了,C羅未婚妻來了,麥斯·米科爾森和海王都來了。鏡頭一閃,人群一轟動,連旁觀者都覺得熱鬧。麥斯老了?沒關(guān)系,老得有型;海王穿全身粉色?怪,但怪得人記住了。
在這種場合,內(nèi)娛明星自然也不會缺席。馮紹峰帶著片子來了,張頌文依舊全身是代言人裝備,辛芷蕾戴著大墨鏡和頭巾——個個都有小心思。但說實話,這些都只是前菜。真正把話題頂上去的,是兩個女人:孫藝珍和舒淇。
孫藝珍:野心壓不住孫藝珍久違亮相。她帶著《無可奈何》,雖然只是二番,但你一看她的狀態(tài)就知道,這次是要證明點什么。第一套黑色掛脖禮服,大光明發(fā)型,氣場拉滿。走出來的時候,鏡頭全都懟著她,生怕錯過。她擺姿勢,露背,換角度——一舉一動都在提醒你:我回來了。
第二套禮服更“心機”,貼身軟料,開衩性感,透著點新中式的味道。有人說,她這次的笑容有點忍不住的得意。沒錯,她壓根就不想藏,她要把“狀態(tài)好”這件事寫在臉上。說白了,這就是一個生育后的女演員,在國際舞臺上的自我證明。她在告訴所有人:我沒掉隊,我還能打。這沒錯??蓡栴}是,你看得出來她太努力了。一天幾套造型,采訪不落下,生怕少一個鏡頭。那種用力,有時候就會讓人覺得有點“油”。不是說她本人油,而是她的姿態(tài)里藏著焦慮。
舒淇:松弛是殺手锏再看舒淇。她怎么來的?黑色背心,深藍直筒褲,頭發(fā)亂點,戴個墨鏡。說白了,隨便穿條牛仔褲出門遛彎都比這講究??蓡栴}是,她一露面,大家就笑了。為什么?因為這是舒淇。她不需要精心設(shè)計的禮服,不需要夸張的造型。她的氣質(zhì)和閱歷已經(jīng)幫她完成了那份“高級感”。就好像一句話:別人穿是路人,舒淇穿就是時尚。
這不是吹。18年前,她帶著《天堂口》第一次來威尼斯,還是演員。兩年前,她坐在主競賽單元評審席上,是評委。今年,她干脆帶著自己的導(dǎo)演處女作《女孩》來了。這跨度你品。演員→評委→導(dǎo)演,53歲的舒淇,已經(jīng)不需要用紅毯去搶版面了。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答案。
清爽和油膩的對照孫藝珍的野心,觀眾看得真切。她漂亮,她狀態(tài)好,可她總在告訴大家“我還行”。舒淇的松弛,觀眾也看得真切。她沒有任何解釋,她只是在場,就夠了。這就是所謂的清爽和油膩的區(qū)別。油膩不是皺紋,不是歲月,而是焦慮。清爽也不是臉蛋,而是底氣。孫藝珍急著證明,反而顯得用力;舒淇什么都不證明,反而贏得全場。
中生代女演員的隱形賽道其實兩個人的狀態(tài),折射的是整個亞洲女演員的困境。四十歲以后,角色開始減少,商業(yè)價值被質(zhì)疑,觀眾的苛刻眼光逼得她們不得不選路。有人選擇繼續(xù)拼紅毯,拼曝光;有人選擇轉(zhuǎn)型,慢下來,積累口碑。孫藝珍屬于前者。她需要市場繼續(xù)給她資源,所以必須營業(yè)。舒淇走的是另一條,她早就不怕沒鏡頭,她在乎的是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兩條路沒對錯,但在觀眾眼里,格局高下立判。
誰在贏?有人說孫藝珍贏了,因為她的紅毯圖被刷屏,社交媒體熱度很高。也有人說舒淇贏了,因為她松弛得像沒來比拼,卻反而成了標桿。我更傾向于后者。娛樂圈的殘酷在于,誰都想贏在當下,但真正的贏家,是能在未來留名的人。舒淇這次帶來的不是一件禮服,而是一部電影;不是一個造型,而是一個身份的跨越。紅毯只是一夜的虛榮,作品才是長久的記憶。
說到底,清爽和油膩的差別,不是臉的問題,而是心的問題。孫藝珍的美沒得挑,但她身上裹著焦慮;舒淇的美帶著歲月,卻松弛自然。威尼斯的紅毯,是最容易看穿一個人的地方。有人拼盡全力去證明自己還行,有人笑著告訴你“不用證明”。53歲的舒淇,已經(jīng)把答案寫在自己身上了。這就是歲月帶來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