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網(wǎng)上有個事兒鬧得是真熱鬧,就那個香港女歌星,叫薛凱琪的,都44歲了,按理說這年紀的藝人,要么靠實力,要么靠情懷,可她不,她靠的是裙子短。
重慶開演唱會那會兒,穿個流蘇裙,底下?lián)f連個安全褲都沒穿,一跳舞,那場面,好家伙,觀眾手機咔咔一頓拍,半個鐘頭,“薛凱琪沒穿安全褲”這幾個字就干了5個億的閱讀量,這比她唱什么歌火多了,你說邪門不邪門。而且這還不是頭一回,她這一路巡演下來,廣州露腰,深圳的裙子就被說像“尿不濕”,上海干脆就薄紗透視,一套比一套敢穿,反正中心思想就是,能少穿就少穿,那燈光一打,漁網(wǎng)襪過膝靴的,底下觀眾嗷嗷叫,搞得我都糊涂了,這到底是來看演唱會的,還是去參加什么別的秀場了。最有意思的是啥呢,是這票價,本來前排八百塊錢,就這么一鬧騰,噌噌地就漲到了兩千五,還不好買,黃牛手里更是沒譜了,你看,罵的人越多,這票價越貴,這叫什么,這就叫“爭議變現(xiàn)”,說白了,人家根本不在乎你說她低俗,人家要的就是這個流量,流量一來,第二天商演報價立馬漲了三成,這算盤打得,噼里啪啦響。
網(wǎng)上吵得也厲害,一幫人說,姐姐都44了,身材還這么好,自信,這是藝術(shù)表達自由,你管得著嗎,另一幫人就罵,說這是擦邊,是低俗,帶孩子的家長怎么看,聽說現(xiàn)場真有小孩指著問,說阿姨為什么穿尿不濕,這就很尷尬了嘛,一個公共文化活動,搞成這樣,就有點跑偏了。當(dāng)然了,也有人給這事兒找補,說里頭有故事,說她那個二十多年的好朋友,搞音樂的方大同,今年不是走了嘛,對她打擊特別大,她自己也說,最愛她的男人沒了,可能不結(jié)婚了,所以現(xiàn)在舞臺上這么放飛自我,是一種情感宣泄,對抗孤獨,這個說法呢,聽著是挺讓人同情的,可一碼歸一碼,個人情感的宣泄,能不能成為公共舞臺上挑戰(zhàn)尺度底線的理由,這得打個問號。你看人家韓國,2017年就把“演出必須穿打底褲”寫進了法律,電視臺敢播走光鏡頭,直接罰年營業(yè)額的百分之二,咱們這兒雖然沒這么細,但2021年也點名批評過“低俗炒作”,這風(fēng)向是很明確的。
所以說啊,這事兒不光是薛凱琪一個人的問題,是整個娛樂圈都得想一想,當(dāng)一個演唱會,大家記住的不是哪首歌好聽,而是裙子有多短,吊帶斷沒斷,這演唱會的核心,到底是音樂啊,還是眼球啊,這就值得咱們琢磨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