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日报道,九三阅兵震撼的背后,你可能不知道,这些令我们自豪的尖端装备,其实离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遥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铿锵的正步声震撼人心,大国重器惊艳亮相,观礼台上抗战老兵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9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一幕幕,让无数国人热泪盈眶、为之震撼。这次阅兵不仅是国家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无声宣示。它背后所蕴含的是足以颠覆我们日常生活的巨大潜力。
这些令我们自豪的尖端装备,其实离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遥远。例如,呼啸而过的歼-20,让很多人心潮澎湃,其实它的耐高温涂层技术,早已运用在新能源电池的续航提升当中;高强度的碳纤维材料,用在了正在研发的飞行汽车,而雷达模块技术正是现在我G网络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其他身边常见的诸如共享单车精准停车、外卖小哥秒级导航等,用的也是和“东风快递”同款的北斗导航。与此同时,打开购物网站,辽宁舰、歼-20模型等广受热捧。购物平台数据显示,𱐔日到现在,军事模型搜索量暴%,积木类销量激%。凡此种种,无不表明这场阅兵不仅仅彰显了国家实力,凝聚了民族精神,也激发了文旅、消费等领域的活力。这些曾被视为科幻的“新型作战力量”,正从阅兵场的庄严队列中走来,直指我们未来的生活圈。它意味着,军事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成为民生福祉提升的直接契机。而从长远来看,必将加速高新技术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中国经济的新动能。
军事科技也是科技,许多军事科技应用到民用领域,不仅提升了社会效率,更降低了社会成本,为人类作出了贡献。然而,从“阅兵场”到寻常百姓家,这条高科技从军事领域向民用领域的转化之路并非坦途,其间横亘着诸多“壁垒”。首当其冲的便是技术转化成功率的挑战。由于军民技术管理体制衔接还不够紧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标准不能兼容共用、需求牵引与创新驱动对接不够顺畅、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以及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政策法规尚不够完善,再加上有的企业参与度和内生动力不足,这些都使得优势军用先进技术向民用转移时遇到“门槛”,从而影响军民先进技术转化应用的效率。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政策支持的精细化程度、市场推广的策略,以及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但挑战之下,是无限的机遇。一方面,应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研究制定规范和管理先进技术双向转化的规章制度。比如,以完善知识产权共享与保护机制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技术在军品和民品市场应用前景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先进技术评价机制,确保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政策细则,包括税收优惠、准入机制、资金扶持等,降低民营企业“参军”门槛,激励军工技术“转民”,不让那些繁文缛节和“玻璃门”阻碍了创新。
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先进技术转移转化平台。相关各方不妨通过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等方式,建立完善“军队+高校+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分工的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以军民两用技术为核心、以军民高技术产业基地为载体的军地协同创新联盟,畅通军事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促进军民先进技术双向转化和应用。
我们期待,以大国重器为代表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澎湃动能,成为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培育新质生产力、最终提升人民福祉的强大助推器。
作者:梁伟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