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超過500億元,大疆還要尋找新戰(zhàn)場。
文|《中國企業(yè)家》記者趙東山
編輯|李原
頭圖來源|受訪者
“這個世界太笨了,笨得不可思議?!?016年夏天,大疆創(chuàng)始人汪滔在《中國企業(yè)家》面前,留下了一句日后被反復引用的名言。
9年后,大疆以雙線作戰(zhàn)的跨界布局,掀起了一場消費電子領域的企業(yè)混戰(zhàn)。如果以市場開創(chuàng)性和成熟度來看,這兩件或許會被曾經的汪滔,看作“笨”生意。
7月31日,大疆推出首款全景相機Osmo 360,直接挑戰(zhàn)全景相機霸主影石的主導地位。其定價策略也極具侵略性,定價2999元,較影石同級別產品低近300元。
8月初,大疆再次發(fā)布掃地機器人DJI ROMO,闖入了本已競爭白熱化的智能清潔賽道。兩款新品均沒有提前官宣,也沒有發(fā)布會,直接上線開售。
大疆先發(fā)制人,讓影石和追覓坐不住了。影石創(chuàng)新創(chuàng)始人劉靖康通過一場“撒錢狂歡”高調回應,慶祝公司市值突破千億同時,也宣告旗下全景無人機品牌“影翎Antigravity”開啟公測。8月20日,追覓緊隨其后,官宣正在研發(fā)無人機產品,試圖反向切入大疆的腹地。
大疆的跨界意圖不難理解。早在2016年,汪滔就曾判斷:“無人機市場即將接近飽和,大疆的收入達到200億元可能就到頂了。”
2024年,大疆營收已突破500億元。雖然它依舊掌握著全球消費無人機超過70%的市場份額,但營收增速放緩是不爭事實。
攝影:吳瑩
最近半年,大疆數(shù)位早期技術骨干被曝離職。背后與無人機產品已進入微迭代周期,技術研發(fā)人員開始奔向更大舞臺不無關系。
大疆需要走出舒適區(qū),找到新戰(zhàn)場。無人機、全景相機、掃地機的技術也已走向群體成熟,產業(yè)邊界融匯交織。
大家在上升的十字路口相見時,一場交鋒無可避免。
如何做好掃地機?
在深圳,影石創(chuàng)新的總部距離大疆全球總部“天空之城”不足15公里,劉靖康早就預想到這樣的競爭格局。
宣布研發(fā)無人機后,劉靖康在朋友圈寫道:“五年前做決策的時候,我們就預想過這個move會刺激DJI做全景相機‘抄家’,即使以此為代價,我們五年前也選擇了啟航。原因很簡單:領跑馬拉松的是頂級選手,你也會跑得更快;你是選擇在新手村躺,還是選擇一個魔鬼教練?”
大疆想從天空“落地”,已非一日。大疆內部人士向《中國企業(yè)家》透露:“掃地機器人項目在2021年就已立項,當時是從關聯(lián)的技術模塊部門各自抽調一個人組建項目團隊,目前掃地機團隊超100人?!?/p>
時間回到2021年,掃地機器人剛在市場上被初步驗證,各大品牌開始嘗試多功能基站,推出了自動洗拖布、自動集塵、熱風烘干、自動上下水等創(chuàng)新技術。
玩家也從不同領域涌入,科沃斯、石頭、云鯨、追覓等創(chuàng)業(yè)公司相繼獲得巨額融資,小米、美的、安克創(chuàng)新等硬件公司也跨界布局,掃地機器人市場很快殺成紅海一片。
大疆內部人士透露:彼時,大疆展開了內部賽馬。立項之初,掃地機器人項目只有6個人,但每個人都必須拿出一套完整的產品方案,逐一和汪滔匯報。匯報后,再分成兩個3人小組重新設計方案,經過二選一,選出最終方案,最后6個人針對此繼續(xù)攻堅。
當時,各家掃地機企業(yè)的智能清潔技術方案,還未形成統(tǒng)一共識。在大疆看來,這也正是機會所在。掃地機服務的家庭地面與無人機空中場景雖有不同,但核心邏輯相通:即如何通過智能導航、環(huán)境感知和精準控制完成任務。
此前,大疆已經通過無人機業(yè)務,積累了感知、視覺識別、路徑規(guī)劃、避障技術等能力。但在產品落地上,掃地機團隊還是遇到了很多新問題。
比如,戶外3D場景一般紋理信息比較豐富,但家庭場景色彩相對單一,重復顏色多,定位難度大。此外,無人機與掃地機的避障解決方案也不相同。無人機看到障礙物需要避開,掃地機則要靠近清潔。
最終,大疆掃地機團隊為ROMO配備了大疆無人機同款環(huán)境感知、智能路徑規(guī)劃以及避障系統(tǒng)。遇到寵物糞便等臟物,機器人也可以避開,減少用戶介入。
來源:視覺中國
但在清潔方案的選擇上,大疆ROMO團隊還是走過彎路。
在市面上主流的滾筒、雙抹布兩種清潔方案中,大疆最初選擇了滾筒設計。雖然滾筒的清潔力更強,但很多污垢會被直接卷入,還容易纏繞頭發(fā),污水箱也會越來越臟臭,拆裝很費勁,需要人工頻繁介入。
最終,大疆ROMO團隊將清潔方案調整為雙抹布?!拔覀兪冀K堅持‘用戶零介入’的設計理念?!贝蠼畳叩貦C內部人士告訴《中國企業(yè)家》。
到2024年4月,掃地機團隊把樣機拿給汪滔看時,產品基本達到了能夠對外銷售的狀態(tài)。但此后一年時間里,團隊又對外觀和配套功能持續(xù)迭代。
有媒體曾報道,大疆內部曾兩次推遲發(fā)布掃地機,現(xiàn)在發(fā)布的ROMO其實為第三代,前兩代均被汪滔否了。
大疆向《中國企業(yè)家》否認了這種說法:“老板幾乎不介入項目組幫大家做決策,也不會行使一票否決權。他更多希望項目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想明白、想清楚,并且引領團隊,共同決策。”
但在大疆籌備掃地機器人的4年中,這個市場快速增長的同時,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集中度越來越高。
IDC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出貨118.8萬臺,同比增長21.4%,出貨量增長率連續(xù)2個季度超過20%。市場排名前五的科沃斯、石頭、云鯨、小米以及追覓占據(jù)了超九成的市場份額。
大疆ROMO掃地機上線后,銷量表現(xiàn)比較穩(wěn)定。截至2025年9月3日,該掃地機在京東平臺上的銷量就超過了7000臺,淘寶官方旗艦店也賣出了超3000臺,部分版本已經賣空,處于缺貨狀態(tài)。
大疆的跨界邏輯
某種程度上,大疆看上掃地機器人的生意,既因為技術能力可以復用,也源于大疆的業(yè)務結構正需要一次突圍。
最近半年,大疆技術骨干頻頻傳出離職消息。據(jù)雷峰網(wǎng)報道,今年4月,大疆飛行系統(tǒng)技術中臺核心元老李昊南離職,加盟妙動科技。
5月底,大疆芯片影像系統(tǒng)奠基人曹博離職。6月底,大疆研發(fā)“三巨頭”之一丘華良、上海圖傳團隊負責人龔明離職。丘曾主導Phantom系列,是大疆“四大產品經理”之一;龔明則是Mavic系列圖傳負責人,曾任上海分公司總經理。
核心人物接連離開,很難說是巧合。大疆護城河雖然深厚,但也并非不可逾越。
事實上,為開辟新航道,過去10年里,大疆也不斷在拓寬自己的業(yè)務邊界,將觸角從無人機延伸到影像技術,從消費級無人機延伸到農業(yè)、測繪等行業(yè)應用場景。
其中,最典型的明星產品當屬大疆Osmo Pocket 3手持云臺相機,該相機自2023年10月發(fā)布以來,一直處于嚴重缺貨的狀態(tài),被網(wǎng)友戲稱為“電子茅臺”。
Osmo Pocket 3最大的亮點是在極其小巧的機身里,塞進了一顆1英寸的CMOS傳感器,第一次在手持相機上實現(xiàn)了專業(yè)與便攜的平衡。
Osmo Pocket 3的成功大疆自己也始料未及。發(fā)布前,大疆內部的預期銷量僅為30~40萬臺,但因市場反饋熱烈,銷量目標不斷上調。多家媒體報道,Osmo Pocket 3在2024年銷量已達500萬臺,為大疆帶來了近200億元營收。
2023年12月,大疆又發(fā)布了戶外電源產品DJI Power系列,滿足戶外無人機使用者們的電池需求。在此之前,大疆將無人機業(yè)務深入到了農業(yè)、測繪、電力等專業(yè)的B端場景。
在無人機研發(fā)過程中,大疆也積累了大量環(huán)境感知與導航傳感器、運動與姿態(tài)傳感器、自主路徑規(guī)劃算法、運動控制算法等核心關鍵技術。將其最先落地復用的,是大疆車載。
2021年4月,大疆車載在上海車展正式亮相,并宣布與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達成合作。2023年,大疆車載部門從大疆拆分出來,正式獨立運營。
電助力自行車同樣是該邏輯下的產物。2024年7月3日,大疆宣布推出DJI Avinox的電助力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E-Bike產業(yè)上游的核心組件。同日,由大疆參與孵化的、全地形電助力自行車Amflow PL也正式發(fā)布,售價3.6萬元起。
根據(jù)市場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預測,到2030年全球Ebike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18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給大疆帶來的市場規(guī)模遠超過汪滔此前判斷的消費無人機200億元的天花板。
疊加今年推出的全景相機和掃地機器人兩大品類,大疆圍繞消費級無人機業(yè)務,編織了一張品類豐富的業(yè)務網(wǎng)絡。
其中,消費級無人機仍是其現(xiàn)金牛和利潤核心。同時,大疆的行業(yè)無人機、手持影像成為成熟的增長支柱,實現(xiàn)了自我造血。掃地機、電助力自行車等新跨界的業(yè)務,則代表著大疆渴望打開的新市場。
想跨界的,不止大疆
大疆從無人機出發(fā),踏入影石、追覓腹地的同時,影石、追覓的產品與技術平臺也走向了全面成熟。影石的拼接防抖算法平臺、追覓的高性能電機平臺,都在業(yè)內獨樹一幟,技術爆發(fā)出外溢需求。兩家公司也不約而同地,向大疆發(fā)起了反攻。
大疆全景相機上市后,劉靖康深夜在微博上發(fā)文“慶賀”并轉發(fā)抽獎,獎品是10臺影石X5和10臺大疆Osmo 360全景相機。他暗藏刀鋒地表示,“大疆的起霧(大疆全景相機被部分用戶吐槽鏡頭起霧)只是個例,請安心選購”。
大疆Osmo 360全景相機 來源:視覺中國
與汪滔相似,劉靖康同樣有“不安分”的人格。還在南京大學讀書時,他就曾“黑”進學校的教務系統(tǒng),獲得7000多張學生的證件照,為每個院系生成一張“院系標準臉”。他也曾僅靠聽手機按鍵的聲音,就破譯了周鴻祎的手機號碼。
影石的起步與發(fā)展,恰好趕上了YouTube等媒體平臺的崛起和中國消費電子供應鏈的成熟。從2018年開始,影石在全景相機領域就超越三星、理光等國際巨頭,位居全球市占率第一。目前,影石旗下的運動相機,市場份額僅次于GoPro,位居全球第二。招股書顯示,過去3年,影石的平均毛利率超過50%。
如同大疆從無人機拓展至全景相機的邏輯,影石從全景相機反向切入無人機領域,同樣基于影像算法、防抖技術、機械結構、產品設計、光學、圖片處理、AI等技術積累。
劉靖康早就預料到大疆會進入全景相機領域,但他喜歡把影像比作游戲,這是一個開放、而非收斂的市場。每個游戲都有自己獨立的世界觀、游戲規(guī)則、體驗,用戶看重的是最終的拍攝效果,而非純粹的參數(shù)性能。
“大疆進入全景相機,就像游戲世界里面多了一個玩家。游戲是多樣的,我們會面對一些重疊的特性,已有功能的競爭,但這非常依賴于兩家公司怎么創(chuàng)造新的玩法,或者新的體驗。”劉靖康曾告訴《中國企業(yè)家》。
而以掃地機起家的追覓,創(chuàng)始人俞浩同樣是一個“瘋狂”的技術型產品經理。他從小就練就了一個神奇的技能:根據(jù)飛機在天上飛過時的一點畫面和聲音,就能辨別出飛機型號。
高三時,因為物理競賽獲獎,俞浩被保送至清華大學攻讀航空航天專業(yè),并成為中國最早的四旋翼開發(fā)者以及三旋翼飛行器發(fā)明者。2015年,戴森憑借一款吸塵器引爆中國市場,給俞浩帶來巨大的啟發(fā)。戴森的核心是高速馬達,在俞浩看來,這與航空航天技術有一定的共通性。
最終,俞浩和團隊通過攻破高速數(shù)字馬達技術,將其應用到了吸塵器等智能清潔產品。圍繞高速數(shù)字馬達、智能算法、流體力學以及機器人控制等核心技術,追覓又將產品線拓展到掃地機器人、無線吸塵器、智能洗地機、高速吹風機等品類。
2023年,俞浩接受《中國企業(yè)家》采訪時曾表示:“一家企業(yè)和另一家企業(yè)會有交叉點,但最終去往的方向不一樣。從本質上講,追覓是一家廣義機器人公司,這也是追覓和智能清潔類友商最大的差異?!比缃瘢芬捲倏缃缱鰺o人機,對俞浩而言也更像是一種回歸。
相互搶食業(yè)務,只是大疆、影石、追覓的表象,三家公司的底層跨界邏輯,乃至老板技術產品經理的風格都驚人地一致——將底層核心技術做深、做透,邊界自然就會拓寬。這場激戰(zhàn)勝負,短期內尚難定論。但競爭必將催生更優(yōu)秀的產品與服務,而消費者將成為最終的受益者。